•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武生”名家李師友:用京劇拉近海外觀眾

2015年01月31日 19: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李師友。
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李師友。
中國僑網北京京劇院排練京劇名段《三岔口》。
北京京劇院排練京劇名段《三岔口》。

  中新社北京1月31日電 題:“武生”名家李師友:用京劇拉近海外觀眾

  作者 陶煌蟒

  “不行就是不行,不行下次就要努力做好?!痹绯?點,北京京劇院6樓排練廳正在排演名段《三岔口》中的一幕經典武戲,坐在臺下觀戲的李師友不時對身邊的舞臺監(jiān)督比劃動作,對臺上青年演員每個動作的銜接與到位程度都極為關注。

  這是記者日前在“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排練現場看到的情景。2015年春節(jié),北京京劇院將組織演員隨國務院僑辦“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赴北美慰僑演出。作為北京京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的李師友對青年演員要求甚嚴。

  李師友專攻“武生”,他1983年畢業(yè)于黑龍江省藝校,當年憑一部《孫悟空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一角成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成功分配至黑龍江省京劇院,這部戲至今仍被他視作改變自己演藝生涯的作品。

  “一沒有家傳,二對京劇沒有系統(tǒng)的概念,能被招入學校僅僅是由于聲音條件不錯,因此,我對自己本來沒有抱太大期望?!崩顜熡鸦貞浾f,不曾想,在畢業(yè)演出時,《孫悟空大鬧天宮》在畢業(yè)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展示了李師友“唱”、“念”、“坐”、“打”的功力。

  “藝術上的成功,感覺人格也獲得了很大的尊重,通過這件事我才漸漸下定決心要學好京劇。”李師友說,京劇的傳承需要基因,需要經驗,因此有家傳淵源的演員往往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對自己來說,卻沒有捷徑可走,“所以,非更專注不可?!?/p>

  1986年,《火燒裴元慶》獲黑龍江省直藝術表演團體觀摩演出表演一等獎。1987年,《殺四門》獲黑龍江省天鵝藝術節(jié)一等獎。當更多的榮譽向李師友襲來時,他卻選擇赴北京中國戲曲學院繼續(xù)學習。

  “北京有更多的京劇名師,來這里學習,將來的戲路才會越走越寬?!崩顜熡岩贿呺S付德威、王金璐等名師學京劇,一邊仍要參與黑龍江省京劇院的各項演出,既辛苦又幸福地兩邊跑。

  一次,李師友頂替因排練受傷的年金鵬赴香港演出,這使北京京劇院的大門向他敞開。“梨園的規(guī)矩,救場如救火,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活,只用了四天的時間就記下這出戲,最后在香港演出很成功?!?/p>

  從香港返京的李師友順利進入了北京京劇院,競聘至劇院管理崗位?!熬﹦∈侵袊膰?,傳播京劇也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一種方式,我的工作很有意義。”

  即將到來的春節(jié),北京京劇院要隨“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到海外展示京劇文化,面對海外華裔新生代,如何讓京劇易懂?如何讓深受祖輩喜愛的這種文化形式在海外華人社會傳承下去?這是李師友常常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李師友每次率團赴海外演出,都會在開場之前組織一次講解會,向觀眾講解每出戲的內容、時代背景及精彩看點,讓觀眾的思維能盡快進入主題?!斑@樣雖然耗時耗力,但每次演出哪怕能拉近一個人,我們也認為這是一種成功”。(完)

【責任編輯:鄭麗華】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