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蒸鍋餑餑才算過年 膠東大花餑餑被列入省級非遺

2015年02月16日 14:45   來源:齊魯晚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龍鳳呈祥”面塑。(韓逸 攝)
“龍鳳呈祥”面塑。(韓逸 攝)
中國僑網(wǎng)李瑞英展示她做的四季花面塑,她的面塑遠近聞名,不少人慕名前來學藝,遠的傳到了韓國。(韓逸 攝)
    李瑞英展示她做的四季花面塑,她的面塑遠近聞名,不少人慕名前來學藝,遠的傳到了韓國。(韓逸 攝)

  過大年,蒸餑餑,期盼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在煙臺、威海、青島等膠東地區(qū),最具年味兒的年俗莫過于蒸上幾鍋大餑餑。

  膠東大花餑餑在煙臺農(nóng)村廣為流傳,2009年,這一習俗被列入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朋友前來參觀學習。

  大餑餑蒸裂了口 才算上品

  “過年家家戶戶都得蒸大餑餑,蒸裂了口才算是上品,預示著來年笑口常開、吉祥如意。”煙臺市福山區(qū)高疃鎮(zhèn)大轉(zhuǎn)村的村民周德翠在一家面食店打工,臨近春節(jié),她每天要蒸上百個大餑餑,“小年兒以后自己家也得蒸。”

  老輩人說:“小金魚壓窗臺,不用掙自己來?!敝艿麓湔f,老輩兒傳下習俗,小金魚代表年年有余,葫蘆壓在窗臺上,寓意財源滾滾,神蟲放在囤糧面缸里,寓意年年豐收。這些風俗代表著大家對安定生活的向往及對新一年生活富裕的盼望。

  煙臺福山區(qū)回里鎮(zhèn)的初大姨說,除了金魚、神蟲、寶葫蘆之外,還要做一個團圓大棗餑餑。大餑餑重一兩斤,家里有幾口人就在上面放幾個棗?!跋裎覀兗以瓉砦蹇谌?,團圓餑餑上就放五個大棗。后來孩子們都結(jié)婚了,團圓餑餑上增加三個棗。到了現(xiàn)在又有了三個孫子,這餑餑上就是11個大棗了?!背醮笠陶f,不管多少人,一家只蒸一個大餑餑,代表團圓,而且吃的時候不能切開,每人掰下一塊,必須帶個大棗,分著吃。

  初大姨說,做大棗餑餑工藝比較簡單,有些手藝好的老人會做出各種各樣的面塑,不同圖案的大花餑餑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做了40多年面塑 不少人慕名學藝

  龍口市東江鎮(zhèn)邵家村的李瑞英是遠近聞名的面塑高手。龍、鳳、老虎、丹頂鶴、鴛鴦、牡丹花、櫻桃、仙女、蟈蟈、哪吒、仙桃、小燕子……在李瑞英手里,這些面塑造型簡直都能活起來。

  “這些是別人訂的,一會兒給人家送去,那屋還有很多呢。”李瑞英一邊招呼記者坐下,一邊說,她做的面塑,小的有指甲蓋大小的燕子,大的有六七十厘米的龍、鳳?!澳銊e看它小,越小的越費工夫。你看這個丹頂鶴,身子、翅膀、腿都是單獨做的,做完后晾曬,還沒有完全干透時用面把幾個部分粘起來,再曬干后上色、上清漆,做一個要一兩天的工夫?!?/p>

  今年57歲的李瑞英14歲開始做大花餑餑,開始只是在大餑餑上畫圖案,后來嘗試制作面塑。

  李瑞英說,按照傳統(tǒng)習俗,結(jié)婚、上梁、送三、百歲、過年時都會用到大花餑餑。婚禮上的餑餑,有“龍鳳呈祥”的臉盆餑餑,還有象征愛情的鴛鴦餑餑、象征生活富裕的鯉魚餑餑、象征五谷豐登的肥豬餑餑等;“送三”是姑娘出嫁后的第一年農(nóng)歷三月三,由婆家做一筐“春燕”帶回娘家,表示燕子歸巢、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百歲”是嬰兒出生滿百天,由姥姥家送賀歲花餑餑,盼望孩子健康成長。

  “我也沒有專門學過,平時看見什么了,好好琢磨琢磨,然后回家做出來。”李瑞英說,她做的面塑也有講究,什么季節(jié)用什么花,春天做牡丹,夏天做荷花,秋天做菊花,冬天做梅花,此外還有玫瑰花、杜鵑花、喇叭花等,“有一次一個老人過壽,我給他三個女兒分別做壽桃,用了27種不同的花?!?/p>

  多年來,李瑞英的大花餑餑手藝遠近聞名,不少人慕名前來求教,“最遠的算是到韓國的那個了。一些人還拿我的作品參加比賽,不少都給我打電話說獲獎了?!?/p>

  大餑餑裝進禮盒 更上檔次了

  隨著社會發(fā)展,大餑餑在城市里也變了樣。在煙臺市福山區(qū)老嵐饅頭店,四五名工作人員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做出一爐一爐的大餑餑。在機械和面、戧面、醒面的幾個工序后,經(jīng)過餑餑師傅的巧手揉、團、揪、整,十幾秒的工夫,一個大棗餑餑就做成了。

  “請問你想訂哪一天的?要大棗餑餑還是大餑餑?神蟲要幾個?”電話響起,孔師傅簡單地詢問幾句,登記后又轉(zhuǎn)身忙活去了。登記表上,臘月二十七八的訂單已排得滿滿當當。

  “城市里年輕人一般都不會做這個了,就算是會做,家里也沒有大鍋。平時上班忙沒時間,大多是到我們這里預訂?!崩蠉桂z頭店總經(jīng)理初漢青說,現(xiàn)在總店一天要做5000多個大餑餑,幾個分店加一起,整個臘月差不多接2萬多個訂單。“小年過后最多,至少要20多個工人倒班,機器也是24小時運轉(zhuǎn)?!?/p>

  初漢青說,除了平時零售,他們還專門制作了大餑餑禮盒,更有檔次。這種大餑餑禮盒不僅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帶回家作為年貨走親訪友。目前在煙臺的各大商場超市,大餑餑禮盒成為市民過年送禮的首選,銷量著實不錯。

  煙臺市級花餑餑傳承人僅4人

  記者從煙臺市文廣新局非遺中心了解到,膠東花餑餑歷史悠久,一個面團、一把剪刀、一把刀,經(jīng)過巧手打磨后,做出鴛鴦、鯉魚、龍、鳳、壽桃等造型,蒸熟涼透,再染五彩繽紛的顏色,便成了一件件藝術(shù)品,用以祭祀、觀賞、食用或贈送親友。目前,在煙臺市區(qū)、萊州、蓬萊、龍口、招遠、棲霞、牟平及周邊地區(qū),過年仍非常流行。

  但隨著城市發(fā)展,城里人很少自己動手做了,孩子們不懂也不喜歡,大人也便沒了做的心思,大花餑餑習俗慢慢也淡了。煙臺市文廣新局非遺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09年,膠東大花餑餑習俗被列入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并確立了傳承人?!敖刂聊壳?,煙臺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花餑餑代表性傳承人共4人,此外還有不少縣級傳承人。”工作人員說,在民間還有不少技術(shù)精湛的人,他們將花餑餑做得栩栩如生。

  據(jù)悉,膠東花餑餑習俗是膠東婦女根據(jù)地域特色、節(jié)日和生活習俗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藝術(shù)樣式,它生存于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體現(xiàn)了人類藝術(shù)淳樸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zhì),具有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和生活情趣。煙臺市文廣新局非遺中心的工作人員說,未來他們將在傳承人收徒、產(chǎn)品展覽展示、進社區(qū)進校園等方面加大宣傳,更好地將這一習俗傳承下去。(李靜)

【責任編輯:范超】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