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未簽文物返還協(xié)議 肉身坐佛能否追回仍是懸念
3月19日,福建文物局派出專家前往陽春村了解情況,并表示,文物鑒定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目前雖有不少媒體和民間的說法都支持肉身坐佛就是從陽春村被盜出的文物。但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依然缺少過硬、嚴謹的證據,相關的調查、了解工作文物局也在積極進行,一有結果就會對外公布,如最終確定肉身坐佛確為陽春村被盜文物,他們將上報國家文物局,從外交、法律渠道進行追索。
那么,如果一旦確定佛像為丟失文物,追回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院長霍政欣表示,目前文物返還領域的國際公約有兩個,其中一個公約適用的是館藏文物的返還,而“肉身坐佛”不是館藏文物。另一個是1995年的《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簡稱“95年公約”,這個公約適用于這個案子也有些特殊。
霍政欣表示,“95年公約”本身和案子非常相關,但適用我們的這個案子還有特殊性,這個公約荷蘭政府在1996年的6月28日已經簽署,但出于各種原因,荷蘭議會沒有批準這個公約,從國際法上講,這個公約仍不對這個國家產生約束力,僅說明這個國家在原則上支持或認可它的一般法律原則。我們用“95年公約”追索這個文物只能有道義方面的作用,還不能直接作為法律依據,這個案子可能要更多借助國際刑事司法領域的某些公約。在這種情況下,就算證實流落到荷蘭私人之手的中國僧人寶像是福建章公六全祖師寶像,能否追回還是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