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法國攝影師廣東采風 見證“活著的非遺”

2016年01月04日 14:43 來源:羊城晚報 參與互動
字號:
揭陽市普寧,南山英歌隊表演。(宋金峪
揭陽市普寧,南山英歌隊表演。(宋金峪 攝)
汕尾漁歌。(陳碧信 攝)

  2015年11月,法國攝影師閻雷(Yann Layma)再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拍攝照片,他的目的地是廣東的粵東三市:潮州、揭陽、汕尾。這次,他受邀作為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羊城晚報社主辦的“行絲路知廣東-全球攝影大咖廣東行”活動的外籍攝影大師之一,和廣東的攝影師們一起,用影像記錄已經(jīng)不可多見的潮汕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稱閻雷為全球攝影大咖,名副其實。他專注拍攝中國,拍了30年,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貢獻。他甚至取了一個中國名字:閻雷。而且,他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通。不過,常常他還沒開口說話,往往只是端起了手里的相機,被拍攝的對象便自然地流露出微笑。

  在潮州市潮劇藝術(shù)培訓中心,他特意拍下了著名潮劇演員鄭舜英和她那幫潮劇學員的特寫;在揭陽市普寧南山英歌隊,英歌隊員的濃妝臉譜被他收入鏡頭;在汕尾唱響漁歌的海岸邊,落日余暉下的漁女“新娘”讓他多次按下快門?;洊|人民的獨特臉龐讓閻雷頻頻舉起了手中的相機。而拍攝中國人的笑臉,正是他正在進行的中國拍攝項目之一。

  跟隨著閻雷這個攝影大咖,參加本次高規(guī)格活動的一行攝影人,還用影像記錄下了粵東三市許多“活著的非遺”項目。廣東省潮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多樣,包括潮州木雕、潮繡、潮州手拉壺等,考究的全是手上的功夫;而揭陽市的傳統(tǒng)青獅、普寧南山英歌,講究的是實打?qū)嵉纳矶魏土α?;至于汕尾漁歌,那就靠的是歌喉了。而這些非遺項目的相同之處,都是扎根于民間,發(fā)展于民間。

  在閻雷拍攝中國的30年里,鏡頭多來自于民間。捕捉中國人的日常、中國人的情感,那些微小的、與我們擦肩而過的瑣碎細節(jié)是他攝影的拿手好戲。而作為閻雷的好朋友,本次同行的廣東著名攝影師陳碧信,則更多地將鏡頭瞄準在城市的景觀變遷上。30年間,社會面貌發(fā)生了巨大改變,這兩位攝影師,一中一外,通過各自看待這個世界不同的視角,以不同的影像方式,將這些人和景的變化收納為最直觀的光影,共同展現(xiàn)著我們這個時代的變與不變。(宋金峪)

【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