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禮俗面面觀之尼日利亞:稱呼老人為“爸、媽”
稱呼老人為“爸、媽”
尼日利亞人的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后,多是單名、單姓。平時稱呼姓氏即可,朋友之間喜歡稱兄道弟。社交場合,對男士稱“先生”,熟悉者可以稱“朋友”或“兄弟”;對年長者常稱“爸爸”或“媽媽”,如系外國人,則與客人的國家名稱聯(lián)稱,如“中國爸爸”或“英國媽媽”等;對于女性多稱“夫人”“女士”或者“小姐”。他們等級觀念分明,下級對上級多稱職銜、學(xué)銜或者軍銜,并常常冠以“先生”,如“局長先生”“教授先生”“少校先生”等;對于國家高官稱“閣下”,如“總統(tǒng)閣下”“部長閣下”;對酋長稱“陛下”。
服飾、發(fā)式 各族不同
對外交往時,男士多是西裝革履,女子則是西裝套裙。在日常社交活動中則穿民族服裝,男人是長袖襯衫、瘦腿褲,外罩白色長袍,戴一頂白色無檐小帽。服飾色調(diào)主要是白色、黃色和棕色。女子通常是用彩色花布裹在身上,若穿汗衫,一般配備一塊艷麗的花布束在腰間,像一襲裙裝。她們常戴的首飾品種繁多,有耳環(huán)、項圈、手鐲、腳鐲等,但不愛戴戒指;女人的頭發(fā)短且卷,一般會將一塊布纏在頭上。利亞埃加族婦女喜歡梳高發(fā),即將假發(fā)、棕櫚絲填充到頭上,扎成高髻,稱“高髻族”。未婚、已婚、老婦、孀婦,發(fā)型各不相同。也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婦女,習(xí)慣上身赤裸,鼻上穿戴飾物。平常人們一般赤腳或穿拖鞋。
男、女、小孩分別用餐
尼日利亞人以面食為主食,喜食粥、湯,口味喜辣忌咸,不飲酒,不吸煙,水果吃得也少。北部豪薩-富拉尼人以畜牧業(yè)為生,但吃肉不多,日常飲食以牛奶或乳制品為主,吃西紅柿、蔥頭等蔬菜時,常常摻雜在牛羊肉當(dāng)中。平時愛用傳統(tǒng)的“五色飯”(黃色玉米面、淺黃色木薯面、咖啡色豆類面、綠色蔬菜、紅色西紅柿混合在一起)做成糕狀或糊狀食用。習(xí)慣用右手取食,而在公共餐飲場合也使用刀叉。用餐時通常要分成3攤:男人、女人、小孩子各一攤,即使來了客人,也一樣被分開,由各有關(guān)的主人陪同進餐。
人們常用柯拉果招待客人,該果狀如栗子,皮薄呈淺紅色,味苦而澀,咀嚼后可提神。已婚婦女忌諱吃雞蛋,認(rèn)為吃了雞蛋會影響生育。
注重禮儀 問候語豐富
尼日利亞人爽快大方,待人真誠,熱情好客,注重禮儀。流行握手禮,但與通常握手的方式略有不同,一般是先在對方右手上輕輕彈扣幾下,以示敬意。若是初次見面,握手時先用自己的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然后才用右手與對方相握,否則會被認(rèn)為失禮。豪薩人與親密好友相見,常常是彼此用自己的右手使勁拍打?qū)Ψ降挠沂?。久別重逢的朋友握手后即將手抽回貼在胸前,接下來還要擁抱、問候。問候語言豐富,從身體、工作到父母、孩子,甚至連家禽、家畜、莊稼都會問候到,有時問候時間可達10多分鐘。晚輩見長輩行屈膝禮,即雙膝彎曲,向前躬身;平民見到酋長需行跪拜禮。
常見禮品多為錢幣、衣服和首飾。送禮一般是長輩送晚輩,上級送下級,有錢者送無錢者。通常受禮者須用雙手去接,以示尊重。
手語豐富 國家意識強
尼日利亞人手語很豐富。如用拇指和食指發(fā)出聲響,表示對談?wù)摰脑掝}很贊賞、完全同意對方的意見;用手指頭從自己的耳朵上由后向前很快刮過,表示“妙不可言”“嘗到了美味佳肴”或是“聽到了朋友出的妙計”;舉起手臂則表示“極大尊敬”;拍腿、跺腳表示追悔莫及;伸出拇指同時揮動手臂,表示尊重;聳肩表示否定;伸出舌頭并在嘴唇上舔一圈,表示嘲笑或蔑視;用食指指人是挑釁舉動;伸出手掌并張開五指面向他人,是極粗暴和侮辱人的手勢,相當(dāng)于辱罵他人祖宗。
尼日利亞人國家意識強,若稱其為“尼日利亞人”,會讓他們高興。伊博族女孩以胖為美。穆斯林群眾喜愛綠色、白色。基督教徒認(rèn)為數(shù)字“13”“666”是厄運和不吉祥的象征。
求人幫忙須付小費,否則會被認(rèn)為是不尊重人。(馬保奉 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