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家講述美食身世 日式拉面其實源自中國

中國僑網(wǎng)6月14日電 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臺灣美食作家鄧士瑋兩年前成立網(wǎng)站《食貨志》。和一般只談美食的作家不同,他一邊做菜、記錄食譜,一邊發(fā)揮歷史功力、追溯食物身世。讓讀者在大飽美食眼福之際,也能夠品嘗到“故事”的滋味。
蒙古韃靼牛排 演變成漢堡包
在鄧士瑋筆下,各種食物都有著令人驚嘆的前世今生,打破了讀者既定的觀念。例如,美國經(jīng)典食物“漢堡”跟德國第二大城“漢堡”有密切關(guān)系,但漢堡的故鄉(xiāng)并不在漢堡。鄧士瑋考證發(fā)現(xiàn),組成漢堡的“碎肉料理”,故鄉(xiāng)其實在蒙古。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蒙古軍征戰(zhàn)時,騎士先切一塊肉放于皮袋、壓在馬鞍下。牛肉因顛簸而慢慢壓碎的的過程中,竟然形成了一種“低溫加熱”的料理。這種碎肉料理被蒙古貴族精致化成為“韃靼牛排”與“碎牛肉丸”。在蒙古統(tǒng)治俄羅斯時傳進歐洲,而漢堡是主要引進的港口城市。
1847年,德國成立了一個以漢堡港為母港,往來歐洲與美國的船公司“漢堡船運”。漢堡船運雇請的水手稱為“漢堡水手”,是當時美國各大港口餐廳最重要的顧客。有餐廳打出將德國牛肉丸做成碎肉牛排的漢堡牛排,希望滿足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慢慢地,漢堡牛排夾上兩片面包,再透過麥當勞發(fā)揚光大成為美國的代表食物“漢堡包”。
東京“來來軒” 是拉面創(chuàng)始店
美國漢堡源自蒙古,而日式拉面其實來自中國。大約1900年左右,日本橫濱中華街有小販賣起中華風味的湯面,湯里有叉燒肉片與黃面條。這種中華湯面引起退休海關(guān)官員尾崎貫一的注意,決定聘請10多位在橫濱的廣東廚師,到東京開設(shè)中華料理食堂“來來軒”,主打中華湯面,招牌寫“廣東支那蕎麥面”。
這種湯面是將雞骨高湯以醬油鹽汁調(diào)味,加入廚房師傅手拉的堿水面,再加上稱之為“叉燒”的豬肉片、筍干、水煮蛋、蔥絲。因為定價實惠又新奇有趣,“來來軒”迅速崛起,得到東京庶民階級的喜愛。日本拉面研究者把“來來軒”開店那一年訂為“拉面元年”。意即,我們所喜愛的日式拉面,其實是從中國傳來的。 (陳宛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