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非遺守護者李清華:讓廣東民俗文化走向世界(圖)

2016年10月24日 14:20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
字號:
李清華在為小金口麒麟補色。(梁維春
李清華在為小金口麒麟補色。(梁維春 攝)

  10月的一個下午,惠州市惠城區(qū)小金口文化站鑼鼓喧天。衣著華麗的麒麟舞隊踩著熱鬧的鼓點,向受邀來此參觀的俄羅斯圣彼得堡外國機構服務局代表團表演小金口麒麟舞。第一次看到這種表演,外國客人臉上寫滿驚奇和迷茫。

  李清華犯了難,她想:“得讓他們理解表演文化內涵?!毖莩鰟傄唤Y束,她便把幾位外國客人拉到了舞臺,邀請他們親自體驗麒麟點睛儀式。

  李清華一邊熱情地指導他們如何操作,一邊通過翻譯員介紹:“麒麟象征著為民祈福、和諧如意,麒麟點睛是客家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代表著我們對你們的祝福和友好……”

  外國客人此時紛紛豎起了大拇指:“你們的表演很有趣,也祝你們幸福吉祥!”

  “在村里意外發(fā)現了寶”

  每一次對外組織文藝表演,李清華都會想方設法地讓外國觀眾理解中國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

  如今,這里成了中國麒麟文化傳承基地和廣東麒麟文化之鄉(xiāng)。

  但很少有人知道,小金口麒麟舞此前一直是一項不起眼的民俗活動。當地有老人家以此賣藝為生,逢年過節(jié)舞一舞,賺個熱鬧錢。十幾年前,李清華在農村組織元宵節(jié)活動時意外看到了這種表演,覺得“在村里意外發(fā)現了寶”。

  “其實廣東很多地方都有麒麟舞,但小金口麒麟地域特色明顯,它不像深圳、東莞的麒麟那樣干練、兇猛,而是憨厚、詼諧,體現出了客家人勤勞樸實的性格特色?!崩钋迦A想為小金口麒麟舞正名,便開始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歷程并不容易。當地麒麟舞藝人大多上了年紀,也沒有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覺得李清華異想天開。為了拍攝申報非遺所需要的視頻資料,李清華跑遍了小金口街道辦各個村落,四處拜訪老藝人。最后,只有一位老藝人愿意拍攝表演。李清華后來形容小金口麒麟舞入選非遺是“求出來的”。

  在李清華及當地政府的努力下,2009年,小金口麒麟舞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俗文化可以走向世界”

  一些老藝人被評為非遺傳承人并得到政府扶持后,更多的藝人尤其是年輕人組建了麒麟隊。如今,小金口街道各個村幾乎都組建了麒麟隊,每年組織大型文化演出數十次。

  當地文藝活動氛圍起來后,李清華也開始有了新的目標:讓小金口麒麟舞走向世界,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不僅要挖掘、傳承,還要發(fā)揚光大,它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根,但在傳承中并不是照搬,還要結合現代人的審美品位,在傳統(tǒng)精髓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崩钋迦A在收集民俗活動時發(fā)現,很多基層藝術形式還存在粗糙、不雅之處。她親自去學、去體會、去改編,將民俗活動中粗糙的部分去掉或改頭換面,加入現代音樂、舞蹈等,使其更有觀賞性。

  近年來,小金口麒麟舞逐漸走上世界舞臺:2011年赴馬拉西亞演出,2013年代表省文化廳組織項目參加俄羅斯國際民族文化節(jié),2013年參加泰國世界同鄉(xiāng)會演出……小金口麒麟舞在世界文化舞臺尤其是在華人文化圈里開始名聲遠播。

  “中華傳統(tǒng)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有足夠的文化自信,把它們搬上世界舞臺。”李清華說。(徐樂樂)

【編輯:郭曉倩】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