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廣州6處史跡點入選海絲申遺 居全中國第二(圖)

2016年10月28日 09:33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
字號:

  受國家文物局委派,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專家團隊日前第四次來廣州調研,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申報規(guī)劃將于明年1月上報國家。據悉,廣州有6處史跡點入選申報名單,數量在國內各申遺城市中位居第二。專家表示,6處遺產點分別顯示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開始年代早、持續(xù)不斷、文化交流多元等特點,其中5處位于越秀區(qū)的中心城區(qū),保護開發(fā)不宜大拆大建。

  受國家文物局委派,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專家團隊日前第四次來廣州調研,對廣州海絲申遺工作的環(huán)境整治、價值提煉、宣傳展覽等各方面提出專業(yè)意見,標志著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申報規(guī)劃將于明年1月上報國家。據悉,廣州有南越文王墓、南越國-南漢國宮署遺址、光孝寺、懷圣寺光塔、清真先賢古墓、南海神廟及碼頭遺址6處史跡點入選,數量在中國國內各申遺城市中位居第二位。

  2016年3月,國家文物局召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明確由泉州牽頭,聯合廣州、南京、寧波等城市將“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作為我國2018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推薦項目。據悉,此次申報準備工作要求嚴格,其間不排除會“刷下”不合要求的史跡點。

  按照國家文物局的統一部署,廣州市開展了各項申報工作:健全組織機構;配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制申遺文本和管理規(guī)劃;初步完成了各申報史跡點文物本體保護、展示和環(huán)境整治方案的編制;成立專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構;組織專家深入研究,進一步提煉各史跡點的遺產價值;策劃展覽,宣傳海絲文化遺產;與各申遺城市溝通合作。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此次受國家文物局委托,承擔申遺的主要專業(yè)咨詢和技術工作。經過專家團隊對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海絲史跡點的價值、真實性、完整性和保護管理現狀進行多次現場調查和評估,國家文物局最后確定申報遺產點名單。此外,廣州還承擔了廣東省內(廣州片區(qū))海絲綜合展覽任務,目前,正聯合江門、陽江兩市推進申遺工作。

  根據世界遺產申報程序,預計2017年中世界遺產專家將來廣州現場考察評估。下一步,廣州將在國家的統一部署和專家的指導下,推進申報工作,爭取實現廣州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續(xù)寫海洋文明的新篇章。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沈陽昨天向記者表示,廣州6處申遺史跡點中,5處位于越秀區(qū)的中心城區(qū),保護開發(fā)不宜大拆大建,但對遺產景觀有直接影響的建筑物仍需作必要的處理。他說,國家此次打包申遺的9城31個遺產點中,以廣州、泉州、寧波、南京4城為代表,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脈絡,廣州代表的是唐代以前的中國對外交往史,如先賢古墓、懷圣寺、光孝寺都是國外人士來中國進行交流活動的重要見證地。

  專家們介紹,廣州的6處遺產點展現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開始年代早、持續(xù)不斷、文化交流多元等特點。

  6處遺產點

  各具歷史人文看點

  南越文王墓: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時期的重要見證,墓中發(fā)現的銀盒、仿犀角形玉杯、焊珠金花泡、玻璃珠等文物,大多是來自地中海、西亞、東非、南亞、東南亞等各個地區(qū)物品或文化因素,是海上絲綢之路各大板塊互相連通、文化元素開始融合的有力證明。

南越王墓博物館。(莊小龍 攝)
南越王墓博物館。(廣州日報記者 莊小龍 攝)

  南越國-南漢國宮署遺址:

  見證了廣州作為重要的跨板塊節(jié)點,自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之日起,歷經多個時期,海外商貿與文化交流持續(xù)發(fā)展與繁榮的歷程。

  光孝寺:

  嶺南保存年代最早最完整的佛寺,曾是歷代高僧重要的譯經道場,兩晉六朝開始,已陸續(xù)有海外高僧經海路抵達廣州后,駐光孝寺譯經傳法。自初祖達摩從海上進入中國在此地傳法,到六祖慧能繼而在這里開創(chuàng)發(fā)展禪宗南派,再到歷史上佛教密宗的不空和尚等名僧渡海而來講法,體現了佛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中國,并在中國不斷傳承,并與中國文化融合的交流過程。寺內遺存的經書、洗缽泉、菩提樹、瘞發(fā)塔、大悲幢等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印證。

光孝寺。(廣州日報記者 陳憂子 攝)
光孝寺。(廣州日報記者 陳憂子 攝)

  懷圣寺光塔和清真先賢古墓:

  展現了唐初以來伊斯蘭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國的傳播與傳承,保留了伊斯蘭建筑、宗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結合與延續(xù)精髓。

  南海神廟及碼頭遺址:

  隋唐至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航海交通貿易、海神祭祀傳統的獨特見證,生動展現了歷代統治者、航海貿易者由于海上貿易繁盛而產生的對海洋開發(fā)利用和海神信仰的重視。

南海神廟。(廣州日報記者 莊小龍 攝)
南海神廟。(廣州日報記者 莊小龍 攝)

  考察團:

  南海神廟保護著出海遠航的人們

  據介紹,海上絲綢之路是從古代中國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寧波等港口出發(fā),往南到達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及地中海沿岸國家,往東到達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進行貿易、文化交流和宗教傳播的路線。

  廣州南面海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發(fā)展海上交通貿易。從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開始,廣州就已經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海外各國進行交通往來,持續(xù)繁榮、歷久不衰,成為東亞地區(qū)唯一一個伴隨兩千多海上絲綢之路始終的城市。1991年2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乘船到達廣州外港,他們按照中國唐宋時期的傳統,下船即到南海神廟,由此拉開考察活動的序幕??疾靾F負責人迪安先生說:“廣州的南海神廟有著深刻的象征意義,它表明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發(fā)端于廣州,也表明廣州是對外開放的,南海神廟保護著出海遠航的人們?!?何道嵐)

【編輯:郭曉倩】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