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紀念湯莎逝世400周年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活動多(圖)

2016年11月28日 14:38   來源:中國文化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比利時觀眾嘗試演出《牡丹亭》
比利時觀眾嘗試演出《牡丹亭》
《牡丹亭》在德國演出

  2016年是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兩位文學巨匠逝世400周年。9月至12月,中國文化部外聯(lián)局、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攜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在全球20多個國家協(xié)同舉辦“跨越時空的對話——紀念文學巨匠湯顯祖和莎士比亞”主題活動。

  國內(nèi)制作的題為“跨越時空的對話——紀念文學巨匠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高質(zhì)量展覽在多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舉辦,通過“時代與傳奇”“夢與真”“我@湯顯祖”三大板塊,借助生動的圖片、服裝展示及VR虛擬影像等手段,介紹了兩位大師所處的時代、經(jīng)歷、文學成就和他們對世界戲劇史的巨大影響。同時,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還根據(jù)駐在國情況策劃舉辦了藝術(shù)表演、影視放映、學術(shù)講座、研討會、朗誦會等豐富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打破了時空與地域的限制,融合科技手段,促進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互鑒。

  11月14日,“湯莎小劇本”教學培訓班結(jié)業(yè)演出在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學員們吐字清晰,情感表達準確,一招一式有模有樣,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喝彩。

  作為繼紀念湯莎逝世400周年主題展覽后的又一活動,由文化中心舉辦的“湯莎小劇本”教學培訓班于10月25日開班,23人參加了培訓。學員大多來自中心漢語班,也有大學中文系的學生。本次排演的小劇本以《牡丹亭》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為基礎(chǔ),將兩劇做了對比式選材、編寫與展示,讓學員們在排演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命運的共性與差異,體驗東西方不同的戲劇表現(xiàn)形式。

  11月15日晚,由法國巴黎第三大學、巴黎大學高等翻譯研究院教授韋遨宇主講的“湯顯祖——中國明代劇作家”講座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闡述了湯顯祖的生平、社會背景、《牡丹亭》的創(chuàng)作以及其作品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迎h(huán)節(jié),韋遨宇回答了聽眾關(guān)于中國戲劇中的詞牌、詩詞寫作等問題。

  此外,9月13日至23日,紀念湯莎逝世400周年主題展覽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開幕式上播放了由法國著名導演阿蘭·馬扎爾于1989年在中國拍攝的紀錄片《牡丹亭》。當天,馬扎爾親自到場,向嘉賓介紹了影片的拍攝過程和自己對昆曲藝術(shù)的熱愛。

  10月6日至23日,紀念湯莎逝世400周年主題展覽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展出,隨后還在俄羅斯莫斯科市及其他地區(qū)展出。

  文化中心舉辦的展覽開幕式暨《游園·尋夢》昆曲民樂演出上,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張霄、俄中友好協(xié)會第一副主席庫利科娃到場致辭。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東方研究所研究員謝洛娃向來賓介紹了湯顯祖作品在俄羅斯的研究現(xiàn)狀。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李英男也介紹了由她翻譯并在俄剛剛出版的全球首部俄文全譯本、漢俄對照的《牡丹亭》。多位中國知名藝術(shù)家組成的“藝苑國風”組合,帶來了精彩的《游園·尋夢》昆曲民樂演出。

  10月3日晚,由上海昆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黎安、上海白玉蘭獎獲得者羅晨雪擔綱主演的湯顯祖經(jīng)典作品《牡丹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傾情上演。

  活動采用現(xiàn)場演出與專業(yè)講解相結(jié)合的形式,主持人、青年昆曲導演俞曼文將昆曲的歷史起源、人文傳承及昆曲的藝術(shù)特點、人物造型、樂曲風格等內(nèi)容講解穿插于演出過程之中。觀眾互動體驗環(huán)節(jié),歐盟官員奧利佛及其女友洛蘭自告奮勇走上舞臺,換上昆曲戲服,體驗昆曲魅力。

  紀念湯莎逝世400周年主題展覽于9月21日至30日在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舉辦。開幕式上,旅日昆劇演員、原上海昆劇團武生陸海榮為觀眾介紹了昆劇的發(fā)展、湯顯祖及其作品,著重介紹了昆劇的音樂、唱腔、服裝與角色的關(guān)系以及昆劇的身段、手勢等知識,并結(jié)合日本傳統(tǒng)藝術(shù)“能”“歌舞伎”做對比講解。嘉賓紛紛體驗水袖及造型表演,現(xiàn)場一片歡聲笑語。有觀眾表示,展覽制作精良、內(nèi)容詳實,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的融合更是一大亮點,所呈現(xiàn)的中國文人的書房及居住環(huán)境等讓人身臨其境。

  早在17世紀,《牡丹亭》就已遠傳海外,最早譯成的西方文字就是德文。9月14日,紀念湯莎逝世400周年主題展覽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揭幕,讓湯翁及《牡丹亭》再次進入德國公眾視線。當天參加活動的不少觀眾是中國文化的鐵桿粉絲,對展覽贊不絕口。

  9月24日,由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和江蘇省文化廳共同舉辦的精彩江蘇——昆曲折子戲《牡丹亭》專場演出在中國駐德國使館舉辦。此次表演選取《牡丹亭》中《驚夢》《尋夢》等極具代表性的三折戲,來自蘇州昆劇院的梅花獎獲得者周雪峰等帶來精彩表演,國家一級演員呂福海根據(jù)每一場戲的特點做現(xiàn)場講解。

  9月13日晚,由斐濟中國文化中心在斐濟南太平洋大學舉行的“重溫經(jīng)典”戲劇演出活動上,來自廣東粵劇院的演員表演了《牡丹亭》《穆桂英招親》《游園驚夢》等經(jīng)典戲劇片段。南太平洋大學大洋洲藝術(shù)中心的青年演員演唱了具有濃厚本土特色的歌曲,與東方戲劇藝術(shù)相得益彰。此次演出正式拉開了紀念湯莎主題活動的帷幕,隨后,斐濟中國文化中心陸續(xù)舉辦了專題展覽等活動。

  斐濟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鄧先富表示,通過舉辦戲劇演出、主題展覽等活動,重回那個時代,聆聽大師的智慧,表達對他們的敬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南太平洋大學語言、藝術(shù)和媒體系主任蘇德西·密西拉說,兩位偉大的劇作家屬于全世界,他們留下的文學遺產(chǎn)是全人類的財富。

  10月13日,紀念湯莎逝世400周年主題展覽在馬耳他大學開幕,中國駐馬耳他大使姜江,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王彥軍,馬耳他大學藝術(shù)系主任多美尼克·芬尼奇、英語學院主管詹姆斯·考比、孔子學院馬方院長安東尼·富蘭多等嘉賓出席。

  詹姆斯·考比從比較文學角度評價了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學術(shù)價值,認為二者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超越時代的共同的人類追求和情感是跨越時空的語言。安東尼·富蘭多表示,如果說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mào)易的連線,那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則是通過藝術(shù)和思想實現(xiàn)東西方跨越時空的聯(lián)系。開幕式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陸建德教授做了題為“湯顯祖和他的戲劇世界”的講座。

  此次展覽和講座是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中國文化進校園”品牌活動首次進入馬耳他最高學府,歷史人物配合當代科技展示手段的展覽,為更多馬耳他青年學子提供了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

  10月22日至11月7日,紀念湯顯祖與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主題展在貝寧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中國駐貝寧大使刁鳴生、貝寧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魏軍、貝寧旅游和文化部常務(wù)秘書長索岡等3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

  據(jù)魏軍介紹,貝寧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首個舉辦該展的法語國家。索岡感謝中國文化中心為貝寧民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同時表示這也是一堂生動的藝術(shù)課。觀眾紛紛在留言墻上寫下他們的贊美:“美妙的展覽!”“我為中國人驕傲!”

  尼日利亞中國文化中心邀請來自湯顯祖故鄉(xiāng)的江西省圖書館館長周建文,以“湯顯祖與中國戲曲”為主題介紹了湯顯祖及其戲曲、詩歌和思想。講座穿插了《牡丹亭》《游園驚夢》等經(jīng)典戲曲片段,動靜結(jié)合,獲得好評。

  尼日利亞阿羅杰皇家話劇院院長杰里·阿德薩沃盛贊講座和展覽之精彩,希望中方提供更多的湯顯祖英譯書籍、視頻資料,以便尼劇院上演相關(guān)劇目。他滿懷深情朗誦了湯顯祖的詩歌,博得滿堂喝彩。(駐俄羅斯特約記者殷立、李峙,駐尼日利亞特約記者嚴向東,駐埃及特約記者宋業(yè)瑾,駐法國特約記者劉木子、吳鋼,駐德國特約記者蘇丹、閆健,駐日本特約記者馮媛,駐斐濟特約記者趙驕健,駐馬耳他特約記者姜佩璋等)

【編輯:郭曉倩】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