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土樓添“文化特色菜” 助客家文化傳承

12月9日,從空中鳥瞰福建省永定區(qū)洪坑村的土樓群,非常壯美。永定土樓,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永定是純客家縣(區(qū)),是福建省擁有最多土樓的縣(區(qū)),總共23000余座,是中國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土樓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王東明 攝
中新社福建龍巖12月11日電 題:永定客家土樓添“文化特色菜”助客家文化傳承
中新社記者 陳悅 張金川
10日上午,一隊熱鬧的“送親隊伍”來到永定洪坑土樓群內(nèi)光裕樓前,“新郎”用折扇敲擊轎子,“新娘”應聲“踢開”轎門,兩人攜手跨火盆進土樓“拜天地”。妙趣橫生的客家婚俗吸引眾多游客目光,更有不少游客向?qū)в卧儐柨图一樗椎奈幕瘍?nèi)涵。
這是光裕樓固定的文化節(jié)目——客家民俗婚慶表演。這也是“土樓之鄉(xiāng)”永定“文化進土樓”的組成部分之一。永定如今正推動“一樓一景致,一樓一特色,一樓一主題”,提升世界文化遺產(chǎn)福建土樓的文化內(nèi)涵,也讓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借此更好傳承。
“這些婚俗其實都蘊涵著豐富的客家文化內(nèi)涵。”婚慶表演的“導演”江金艷告訴記者,如送親隊伍中攜帶綠意蔥蘢的樹枝,這是客家“拖青”習俗,代表對新人“多子多孫”的祝愿;又如送親隊伍中攜帶有兩只雞,這是客家別具特色的“帶路雞”,也代表對新人的祝福和寄托新娘對娘家的懷念。
這些婚俗曾經(jīng)陪著客家人過臺灣、下南洋,不少華僑華人或臺灣客家人來到土樓尋根時,看到這些婚俗都會倍感親切。但是,隨著時代變遷,也有很多婚俗正在消失。江金艷告訴記者,為了籌備這一表演,土樓景區(qū)工作人員拜訪了很多老人,將他們的敘述加以綜合整理。
讓江金艷感到高興的是,婚俗表演不但打動游客,也打動了很多客家年輕人,“最近很多年輕人舉辦婚禮時,都會找我們借轎子和行頭?!苯鹌G覺得,客家婚俗的傳承是很有意義的事,“因為它寄托著我們客家人的精氣神”。她舉例說,在拜天地前長輩對新人的祝詞中,往往會以“生個兒子去考狀元郎”收結(jié),這其中體現(xiàn)的,正是重視教育、耕讀傳家的客家精神。
走進土樓的客家文化不僅限于婚俗。永定縣相關負責人士告訴記者,永定重點打造的還有書院書吧、“非遺”館、AR土樓秀、客家酒坊等。
在慶成樓內(nèi),則有中國首個“客家家訓館”,館名由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題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客家人在長期家庭教育中形成家規(guī)、家訓,并記載在各個姓氏族譜中,“凝結(jié)著客家先輩立身治家、為人處世經(jīng)驗和智慧”。
漫步于家訓館中,“不敬祖宗則近于禽獸”提醒后人切莫“數(shù)典忘祖”,“先國家”、“為忠為良”洋溢愛國主義精神,還有眾多家訓提醒后人廉潔自律、重視耕讀、勤儉知禮,體現(xiàn)著客家人對良好家風傳承的重視。
“文化進土樓”不僅弘揚客家文化,也幫助土樓打造更具特色旅游商品。在客家酒坊內(nèi),記者看到,從浸米、蒸米到釀酒、煨酒等制作客家米酒的工藝都得到展示。酒坊負責人告訴記者,酒坊還在每周固定時間向游客展示蒸米、煨酒等工藝流程?!坝慰蛯︶劸乒に嚭涂图颐拙贫己芨信d趣,每批釀出來的百余壇上千斤米酒常常一售而空。”
在土樓擔任解說好多年的黃小娜告訴記者,土樓增加文化元素后,游客在土樓景區(qū)盤桓的時間明顯增加了,“如今游客不僅可以欣賞到土樓建筑之美,也品味到客家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