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南音等十項目列入香港非遺代表作建議名單

2017年02月13日 09:04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新華社香港2月12日電 又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望進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舉辦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建議名單傳媒簡報會,介紹了十個建議入選項目,并宣布于當日起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咨詢。

  此前已有十個項目被列入香港非遺代表作名錄。本次候選的十個建議項目包括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誕、中秋薄扶林舞火龍、正一道士傳統(tǒng)、食盆、港式奶茶制作技藝、扎作技藝、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制作技藝以及戲棚搭建技藝,涵蓋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jié)慶活動和傳統(tǒng)手工藝等不同領域。

  非物質文化遺產咨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表示,這些項目是經過專家和學者深入調查,非遺咨詢委員會審議,并通過多次探討列入建議名單的,具有鮮明的香港本地特色、族群及地區(qū)特色,反映了香港多元的歷史文化。

  鄭培凱說,希望社區(qū)及市民能夠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深入挖掘,使得鄉(xiāng)土文化得以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總監(jiān)何詠思介紹,這十個項目都是來自民間,與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中,南音是用廣府話說唱的曲子,是廣東地方歌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人以說故事的方式彈唱,用古箏、椰胡伴奏,并手打拍板敲擊節(jié)拍,歌詞內容大多是反映社會下層民眾的生活困境。

  宗族春秋二祭則是新界宗族祭祖的村族大事,已有數百年歷史。每逢春分或秋分,宗族成員或聚集祠堂祭祀列祖,或前往山頭拜祭先祖墓地,以表孝道,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

  此前已被列入香港非遺代表作的十個項目是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游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大坑舞火龍、古琴藝術、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黃大仙信俗。這十項也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粵劇則于2009年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丁梓懿)

【編輯:郭曉倩】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