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美華裔作家創(chuàng)作舞臺劇聚焦宗親會 傳承華人文化(圖)

2017年04月10日 14:50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焚香祭祖是華埠各個宗親會緬懷祖先、慎終追遠的主要方式。(美國《世界日報》資料圖)
    焚香祭祖是華埠各個宗親會緬懷祖先、慎終追遠的主要方式。(美國《世界日報》資料圖)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被年輕一輩華人認為只有老人才會去的華埠宗親會、姓氏公所,在旅美華裔劇作家余秀菊筆下,跳脫外界“只會打麻將、燒香祭祖”的刻板印象,化身成為傳承華人文化的關鍵角色。

  “如果沒有宗親會,我爸連中文都不會說,我家就不會有機會重新連結華人文化”,華裔劇作家余秀菊表示,父親很投入余氏宗親會“余風采堂”。

  祖父母都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余秀菊說,父親小時候并沒有機會學習中文,更別提浙江臺山話,“直到參加了宗親會,爸爸才開始熱衷于學習中文普通話和家鄉(xiāng)話”,并順帶也把在余家快消失的華人傳統(tǒng)“帶回家”。

  作為舞臺劇《余家之主》主要故事焦點的宗親會,也是美國芝加哥華埠最主要的傳統(tǒng)僑團組織,雖在現實中努力保存?zhèn)鹘y(tǒng),但也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

  已有七八十年歷史的林西河堂前主席林偉權表示,一般公所,都會定期聯(lián)系宗親,每年舉辦清明、春節(jié)祭祖,盡量安排會所前后輩見面,分享林姓祖先的相關歷史等,不過,時下幾乎九成宗親會,都出現“年輕人不愿意參加”的現象,導致傳承工作困難重重。

  “慎宗追遠”、“了解姓氏淵源”是許多宗親會的宗旨與訴求,也肩負華人代代傳承的使命,然而在異鄉(xiāng)美國,要讓后輩子孫“記”住老祖宗的來歷,著實任重道遠。林偉權說,自己的女兒就從來都沒有踏進過林西河堂大門,“老一輩努力耕耘,但常常覺得有心無力”。

  “余家之主”這部舞臺劇,則將華埠與宗親會當成重新連結兩代的橋梁,林偉權欣喜之余,更期待該劇能借機帶動年輕華人認識宗親會,參與姓氏公所活動。(黃惠玲)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