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遼寧盤錦滿族刺繡非遺傳承人向大學生傳授技藝

2017年06月30日 10:24   來源:遼寧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張立新講解如何修復滿族刺繡服飾。
張立新講解如何修復滿族刺繡服飾。

  核心提示

  在剛剛落幕的成都國際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節(jié)上,(遼寧)盤錦滿族刺繡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師張立新以其精湛的滿族刺繡技藝吸引了觀眾與眾多媒體的關注。6月25日,回到盤錦的張立新接受采訪時表示,非遺展演展示是手段,不是目的。作為非遺項目,滿族刺繡僅僅出現(xiàn)在非遺大會上還遠遠不夠,還應當在實踐中活態(tài)傳承,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來了解并學習。

  一年復制三件滿族刺繡服飾珍品

  多年來,傳承滿族刺繡與修復、復制滿族刺繡服飾珍品成為張立新的主要工作。她長年在盤錦、通化、無錫等地傳承刺繡技藝,在自己的工作坊以及高校里開設滿族補繡、納紗繡等課程。

  在張立新的辦公室高懸著幾根可以滑動的鐵桿,鐵桿上懸掛著一件件她正在修復與復制的滿族服飾。她拉動其中一根鐵桿,一件形制獨特的紅色氅衣出現(xiàn)在眼前。張立新告訴記者,這是她根據(jù)刺繡鑲邊、挽袖進行復制的滿族女裝——氅衣。據(jù)張立新介紹,氅衣左右開衩至腋下,開衩的頂端飾有云頭,且氅衣的紋樣較為華麗,邊飾鑲滾繁復,紋樣圖案豐富。據(jù)了解,一年來,她已復制了三件滿族刺繡服飾,均為刺繡圖案繁復的清代宮廷服飾。張立新介紹,修復滿族服飾主要分為底料修補與刺繡修補。修復與復制將運用到多種滿族織繡絕技。不久前她在盤錦滿族刺繡工作坊復制清代龍袍時,盤錦市非遺保護中心實施了搶救性采錄工作。張立新感慨地說:“如果這些傳統(tǒng)工藝失傳了,真是太可惜了!所以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很重要?!睆埩⑿聞?chuàng)作的織繡長卷《濕地之都——盤錦》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收藏。她先后在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通化師范學院、江南大學等高校傳授滿族刺繡技藝。目前,我(遼寧)省多所高校已開展與滿族刺繡相關的文化研究,并陸續(xù)開設相關課程,在實踐中活態(tài)傳承滿族刺繡。

  向大學生傳授納紗繡補繡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滿族刺繡多以山水、花鳥、草蟲、走獸、人物、文字、民間傳說、戲曲故事為素材,紋樣主要為福祿、富貴、吉祥等,反映了滿族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族刺繡技法包括納紗繡、包繡、堆綾繡、穿珠繡、貼繡等。針法主要有錯針、亂針、鎖絲、納絲、盤金、鋪絨、挑花等。2008年,滿族刺繡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張立新在沈陽盛京滿族博物館舉辦的滿族刺繡公益課就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如今提起刺繡,也許人們會感覺離我們的生活有點兒遠,可是,當人們真正走近刺繡,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富于魅力的藝術,并且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

  通化師范學院大一學生小馬告訴記者,她師從張立新學習滿族納紗繡一年來,學習到許多有關滿族刺繡的知識,并且能夠繡制小型納紗繡作品。眼下她正在繡制的是團花圖案,張立新從絲線配色到針法均進行詳細講解。小馬告訴記者,刺繡久了,手指會有點兒疼,但她還是能夠堅持下來,繼續(xù)學習,希望能為滿族刺繡傳承盡自己的力量。接下來的一年她還將向張老師學習補繡等多種滿族刺繡技法。據(jù)了解,僅在盤錦就有3000余人向張立新學習滿族刺繡。張立新說,滿族刺繡就是一本滿族文化的百科全書,需要花時間用心學習,傳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沒有捷徑可走,貴在堅持。

  □本報記者/王臻青 文/攝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