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南京學者行走喜馬拉雅文化圈

2017年07月28日 09:39   來源:新華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

  新書薦讀

  《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筑文化遺產(chǎn)叢書》是用雙腳走出來的。南京工業(yè)大學教授汪永平帶著歷屆博士和碩士近100人,花了19年時間,游歷西藏、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云南等地區(qū),沿喜馬拉雅文化圈“轉(zhuǎn)山”,把建筑當作文化的載體,把中國的藏學視野擴大到“喜馬拉雅學”,這套15本叢書今年5月正式出版,而早在去年,該書就獲得了省文化產(chǎn)業(yè)引導資金文化藝術(shù)精品項目和省“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

  喜馬拉雅山脈東西長2500公里,南北縱深近400公里,不僅是地球的第三極,而且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和文化史上意義重大。季羨林先生把古代世界文化體系分為中國、印度、希臘和伊斯蘭四大文化,這四大文化在喜馬拉雅文化圈中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佛教從這里起源流播世界,亞歷山大東征抵達印度河流域,留下了希臘化的犍陀羅藝術(shù),玄奘萬里游歷留下了《大唐西域記》,伊斯蘭教也在當?shù)亓粝铝俗约旱奈幕瘶酥尽私饽蟻?、中亞、西亞的文化、哲學、藝術(shù)、社會,乃至生物學、氣候?qū)W、地質(zhì)學,必須進行跨國界考察,這是中國的東方文化研究必然要提出的問題。

  這場規(guī)模浩大的“轉(zhuǎn)山”緣起于1999年,西藏布達拉宮二期修繕,汪永平團隊參與了測繪,后來羅布林卡申遺,汪永平團隊又參與申報文本寫作與建筑測繪,由此開啟了藏地建筑的研究,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有西藏敦煌之稱的元代薩迦寺,還有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拉薩、日喀則、江孜、阿里、阿里三圍、藏東橫斷山脈、藏北高原……這些人們耳熟能詳卻極少去過的地方,汪永平和他的學生們用14年時間跑了個遍。從2011年起,一場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的考察開始了,從印度教的神廟到伊斯蘭文化的城市,從印度現(xiàn)代建筑到尼泊爾宗教建筑,從克什米爾谷地傳統(tǒng)建筑到耆那教寺廟,建筑中體現(xiàn)的文化展示出驚人的宏闊和多元,西部受希臘文化影響,常見西方式的柱子和雕刻,中部的恒河流域常見多層磚結(jié)構(gòu)院落,是本土文化一脈相承,而在東南亞地區(qū)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水乳交融,南傳佛教建筑令人耳目一新。叢書中特別關(guān)注到克什米爾地區(qū),即歷史上的罽賓國,那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地,佛教曾極為興盛,古代有很多罽賓高僧翻越蔥嶺,穿過流沙來到中國,中國的法顯、玄奘等到那里求學,今天那里的建筑仍然可以看出交流融合開出的絢爛之花。

  團隊還重走了唐代玄奘西行求法之路,沿途考察古印度佛教用于講解佛法的精舍、個人修煉的毗訶羅、后來演變?yōu)榉鹚母@堵波,玄奘求學的那爛陀,以及眾多佛教圣城如佛陀出生的藍毗尼、出家前生活的迦毗羅、成道地菩提伽耶、創(chuàng)教的鹿野苑、說法的祗園精舍、涅槃的拘尸那迦……而對尼泊爾的探訪,則恰巧發(fā)生在當?shù)?.1級地震之前,留存了大量珍貴資料,填補了國內(nèi)學術(shù)界的空白。

  這些年的行程非常艱苦,團隊經(jīng)常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qū)工作,他們曾在川藏線上遭遇泥石流和山體塌方,在缺氧情況下拼命奔跑逃過一劫,他們曾在尼泊爾拉達克遭遇50年不遇的嚴寒和大雪,而在加德滿都,汪永平口腔感染甚至危及到生命……這樣的行程,最終化作50篇碩士論文和4篇博士論文。

  團隊成員經(jīng)常被問到一個問題,你們?yōu)槭裁催€要去研究外國的建筑?汪永平的回答是,一個崛起的國家必然要把眼光投向更廣闊的周邊,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F(xiàn)在的亞洲研究仍然延續(xù)著西方中心論,用歐洲的視角看喜馬拉雅地區(qū),有些對中國很重要的內(nèi)容被忽略甚至掩蓋了,而這次“轉(zhuǎn)山”就有一些對中國很重要的發(fā)現(xiàn),例如元代蒙古軍隊曾向南打到云南,當?shù)厝擞幸恢нw徙到印度東部的阿薩姆邦,并且建立了一個叫AHOMS的王國,當?shù)刂两襁€保存著他們?yōu)樽嫦冉ǖ撵籼?,這個王國存在了600多年,直到英國殖民印度時期才最終消亡。這一發(fā)現(xiàn)為我國南方絲綢之路的存在找到了新證據(jù)。從這個意義上說,行走在喜馬拉雅云水間,是一個大國學者應(yīng)有的眼界和胸懷。

【責任編輯:陸春艷】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