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透露新作將翻譯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字

原題:新作即將發(fā)布 聚焦“一帶一路”
在昨天(8月24日)開幕的北京國際書展上,讀者見到了久違的莫言。
在“中國文學與全球化時代——莫言作品國際傳播沙龍”上,莫言與翻譯過《紅高粱家族》的阿爾巴尼亞翻譯家伊里亞茲·斯巴修,翻譯過《蛙》、《生死疲勞》的緬甸翻譯家杜光民,翻譯過《生死疲勞》的保加利亞翻譯家韓裴,翻譯過《蛙》的以色列漢學家翻譯家科比·李雅各,以莫言作品的國際傳播為中心,共同探討了中國文學在創(chuàng)作上、傳播上如何面對全球化時代這一話題。
真正的文學交流是雙向的
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莫言一直身陷瑣事,未見新作誕生。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他一直待在他的家鄉(xiāng)山東高密潛心創(chuàng)作。他透露新作將被翻譯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字,用當?shù)厝俗钍煜さ恼Z言,講述中國故事。
莫言的作品目前已有英、法、德、意、日、西、俄等四十余種語言,在世界文學中有廣泛影響。莫言坦言,讓中國文學走出去是每個作家的心理需求,希望中國文學能夠被世界上更多語種的讀者所閱讀、接受。莫言認為,真正的文學交流是雙向的,“你讀我的,我讀你的,共同提高世界文學的水平。”
作為“50后”作家,莫言說,自己的文學啟蒙來自外國文學。盡管讀的是譯文,但仍然能強烈感受到這些文本的創(chuàng)新意義,也意識到自己在寫作上的局限和束縛。上世紀80年代中期,許多中國作家的寫作都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西方文學?!暗谴蠹液芸煊X悟到這樣不行,我們可以向外國作家學習,但是我們不能是因為這樣一種學習而忘掉了自己的根”,莫言說,“中國文學要在世界文學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寫出中國特色,一個中國作家要想在中國作家群體里取得令人矚目的位置,也必須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然后才能走向世界,被世界所接受。”
2017年1月始,浙江文藝出版社分輯推出作者獨家授權的簡體中文版“莫言作品全編”定稿版。與此同時,浙江出版聯(lián)合集團及其下屬浙江文藝出版社確定了以莫言、麥家為代表的中國當代作家全球推廣工程,向歐美主流國家及“一帶一路”國家版權輸出累計逾150余項。
想把譯過自己作品的翻譯家請到高密
阿爾巴尼亞翻譯家伊里亞茲·斯巴修介紹,他翻譯的莫言作品是阿爾巴尼亞出版的第一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出乎意料地受到了阿爾巴尼亞讀者的歡迎。他表示,莫言在描寫方面非常漂亮,在翻譯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也通過翻譯了解了紅高粱中的家鄉(xiāng),讓自己更加中國化。
另一位與會者,緬甸翻譯家杜光民用44個月零3天翻譯了《生死疲勞》。他說,這部作品的佛教背景,對于擁有佛教信仰的緬甸讀者而言更容易體會深意。他佩服莫言豐富的想象力,能夠用人死之后輪回為動物的眼睛,講述中國1950年到2000年半個世紀的歷史。
“閱讀一部文學作品,其實就是閱讀這個國家的歷史、政治、人文?!蹦砸靡陨凶骷見W茲的說法,讀一本書就仿佛是去一個人家里作客,可以看到他的客廳、廚房、書房,可以感受到這個家庭獨特的擺設,甚至聞到一個家庭與另外一個家庭不同的味道。他是私密且豐富的。
因此,莫言說自己有一個夢想,把翻譯過他作品的翻譯家都請到山東高密的老家,讓他們身臨其境那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