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娛樂選擇多 莆田該如何唱好莆仙戲傳承這出戲

原標題:千年古戲,傳承“有戲”
莆仙戲是福建五大地方劇種之一,被稱為“宋元南戲活化石”。2006年,莆仙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目前,莆田全市有120多個莆仙戲民營劇團,演職人員3500多人,年演出6萬多場次,吸引觀眾3000多萬人次。
去年,莆田市提出要實施“文化繁榮專項行動”,提到要建立“全國地方戲曲保護傳承示范區(qū)”。
在文化娛樂選擇日益多元的當下,莆田市如何唱好莆仙戲傳承這出戲?
政府重視,延續(xù)莆仙戲藝術魅力
10月31日,福建省莆仙戲劇院到莆田城廂區(qū)靈川鎮(zhèn)下鄉(xiāng)演出。從下午到晚上,一連演出了兩場,臺下座無虛席?!岸颊f莆仙戲沒落了,沒人看了,我看不見得。如果有好的劇團、好的劇目,觀眾還是大有人在?!碑斖?,被奶奶拉來看戲的“90后”女孩蔡君萍看完整出戲后,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在業(yè)務演出之外,莆仙戲劇院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打造莆仙戲精品劇目上。《海神媽祖》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12月,《海神媽祖》獲福建省第26屆戲劇會演多個單項一等獎;2016年,先后在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西安)、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泉州)和首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上展演;今年,又先后在“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中馬(新)媽祖文化活動周和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莆田主題論壇等重大舞臺上演出,受到戲劇界專家和海內外觀眾的好評。
《海神媽祖》女主角扮演者、莆仙戲劇院副院長黃艷艷說,《海神媽祖》在傳承莆仙戲獨特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從劇目創(chuàng)作、排演到演出,一次次得到提升,這不僅源自于主創(chuàng)人員對莆仙戲傳統藝術的堅守,也得益于近年來莆田市委市政府對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工作的重視。

據莆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何黎仙介紹,近年來,莆田市從莆仙戲搶救保護和理論研究、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作生產、院團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等7個方面,提升莆仙戲傳承保護和發(fā)展水平,使莆仙戲煥發(fā)勃勃生機。
被譽為“莆仙戲之母”的《目連救母》在莆仙戲傳統劇目中屬于瀕危劇目,莆田市從2015年開始搶救這一劇目,并于今年3月完成的復排和錄像。這場耗時長、工作量大的的搶救保護工作,被評價為“當前及未來較長時間內戲曲界的一件大事”。
此外,莆田市每年推出2—3個莆仙戲優(yōu)秀劇目,引起全國戲曲界的持續(xù)關注。如《葉李娘》作為福建戲劇優(yōu)秀劇目走進國家大劇院演出;《魂斷鰲頭》獲福建省第26屆戲劇會演多個單項一等獎,并進京參加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春草闖堂·抬轎》選段入選中宣部、文化部2016年新年戲曲晚會……
“一個劇種的傳承、振興,需要推陳出新,打磨更多的精品劇目,才能凝聚起院團的精氣神?!逼翁锸形膹V新局藝術科科長吳壽濤介紹,目前,莆田正重點創(chuàng)作《踏傘之后》《蓬山雪》《陳文龍》《平民縣長原魯山》等莆仙戲精品劇目。
正統教學,傳承莆仙戲傳統底子
每天凌晨五點半起床練基本功,七點半下課吃早餐,短暫休息后就要開始跟著專業(yè)表演老師排戲,晚上還有文化課要上。這是莆田市藝術學校(以下簡稱莆田藝校)莆仙戲表演專業(yè)學生的日常?!拔覐男【蛯ζ蜗蓱虮硌萦信d趣,所以這樣的生活我并不覺得苦?!苯衲?5歲的曾偉杰是2015屆莆仙戲表演專業(yè)6年制中專班的學生,他是少數因為對莆仙戲表演感興趣,主動前來學戲的學生。“他的天賦比較好,學習得也快,算是一個比較好的苗子。”莆田藝校莆仙戲表演專業(yè)主任陳兆賓說。
莆田藝校是莆田市目前唯一一所正統教授莆仙戲表演藝術的學校,被譽為“莆仙戲人才的搖籃”。自1978年成立以來,莆田藝校每三年進行一次招生,培養(yǎng)莆仙戲表演專業(yè)畢業(yè)生近300人,為當地的莆仙戲院團輸送了不少中堅力量。
從2007年開始,莆田藝校向全市免學費招生?!暗猩那闆r不如預計的樂觀?!标愓踪e說,由于報考的學生太少,經過篩選,最終只有35名學生合格?!暗@已經比往年的6個人、10個人要好許多。”
得益于近年來當地政府的重視、扶持,以及莆田藝校在教學管理模式和德育、文化教育方面的提升,2015年,莆仙戲表演專業(yè)的招生人數達到68人?!斑@幾乎是辦校以來招生人數最多的一次?!标愓踪e說。
莆仙戲依然通過老藝人傳幫帶的方式培養(yǎng)接班人。莆田藝校邀請莆仙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祁玉卿、黃美云、鄭清和等,以及莆仙戲專業(yè)劇團退休“老戲骨”到校授課。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莆仙戲傳統科介在每一屆學生身上得到傳承。
陳兆賓介紹,莆田藝校的新校區(qū)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明年投入使用?!靶滦^(qū)建成后不僅可以改善莆仙戲傳承、教育環(huán)境,對擴大生源、留住生源也非常有幫助?!标愓踪e說,莆田藝校新校區(qū)規(guī)劃可容納600名學生。明年預計將招收學生100名,“到時我們也將增強師資力量,配備更專業(yè)的聲樂和唱腔老師?!?/p>
培育興趣,讓青少年愛上莆仙戲
每周五下午的第二、三節(jié)課,是城廂區(qū)逸夫實驗小學的學生社團活動時間。其中,一個由40名學生組成的莆仙戲社團顯得尤為特別。咿咿呀呀的莆仙戲唱腔訓練、架勢十足的莆仙戲身段模仿……莆仙戲的古老韻味,在孩子們稚嫩的演繹中,別有一番“古戲新唱”的韻味?!懊恐芰衔邕€有莆仙戲興趣課。明年我們還將和莆田藝校結對子,讓‘莆仙戲曲進校園’活動更加常態(tài)化開展。”逸夫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德育長翁秀萍說。
自2012年起,莆田市啟動“莆仙戲曲進校園”試點工作,首批確定了包括逸夫實驗小學在內的16所小學作為試點學校。今年年初,試點學校擴大到40所。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取得了可喜成績。2015年10月,在福建省首屆中小學生戲曲比賽中,莆田選送的5個戲曲節(jié)目參賽,獲得一等獎1個,二、三等獎各2個。
去年,在第二十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上,莆田市湄洲第一中心小學的黃佳、鄭子墨精彩演繹《梅娘教子》,獲得地方戲業(yè)余組金梅花獎,實現了莆田“小梅花”金獎零的突破。
“莆仙戲曲進校園”項目負責人肖建珍說:“這個金獎證明我們的孩子當中不乏優(yōu)秀人才,可以充分去挖掘。”她說,戲曲進校園不僅要讓青少年愛上莆仙戲,更要在青少年中實現培育傳承和傳播。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聯合發(fā)布《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提出“2020年,戲曲進校園實現常態(tài)化、機制化、普及化,基本實現全覆蓋”。
肖建珍介紹,接下來,莆田市將繼續(xù)通過每兩年舉行一次莆仙戲唱腔比賽、每三年舉行一次十音八樂比賽、每五年舉行一次校園戲劇節(jié)等展演和比賽,促進形成“莆仙戲進校園”的長效機制。爭取時機成熟時在全市小學全面開展“莆仙戲曲進校園”工作,培養(yǎng)一批熱愛莆仙戲、會唱會演莆仙戲的傳承苗子,在青少年中營造“人人愛學莆仙戲、人人會唱莆仙戲”的良好氛圍,使傳統地方藝術得到傳承和發(fā)揚。(歐碧仙 通訊員 林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