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巴西利亞大學有個中國文化學習小組
新華社巴西利亞11月5日電 通訊:巴西利亞大學有個中國文化學習小組
新華社記者張啟暢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在巴西利亞大學的一間教室里,吉爾貝托·瓦斯正在講臺上講解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臺下聽講的是巴西利亞大學中國文化學習小組的一眾巴西人。
據(jù)介紹,這個中國文化學習小組名叫“翔龍”,由瓦斯于2003年發(fā)起成立,現(xiàn)有成員15人。
瓦斯說,早在1989年,還在讀大學的他就因著迷于中國文化而遍尋巴西利亞能教中文的人。最后,他來到中國駐巴西大使館,獲得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本中文教材。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巴西利亞大學為中文愛好者開設了專門課程,可惜由于老師輪替頻繁,授課屢有斷檔。2003年,瓦斯與幾個同樣愛好中文的伙伴決定聚在一起,共同學習中文,“翔龍”小組也由此誕生。
“小組剛成立時,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我跑了很多大學,希望大家了解一下我們的學習小組?!蓖咚拐f。
如今,中國文化學習小組的15名成員中包括學生、企業(yè)家、醫(yī)生及退休人員等。他們分為學習組和研究組,平均每月聚會一次。前者以看電影、念古詩、聽歌曲為主要活動,后者則側(cè)重各種議題的討論。
瓦斯說,前段時間,研究組討論了《論語》、竹林七賢、李白、鴉片戰(zhàn)爭等中國文學與歷史話題?!坝行┰掝}的討論經(jīng)過數(shù)次聚會后才告結(jié)束?!?/p>
在本月的聚會上,瓦斯選擇了蘇軾的名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作為討論主題。在深情吟誦并將其翻譯成葡萄牙語后,瓦斯說:“這是一首中國幾乎人人會吟的宋詞,特別是最后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中國人在表達對遠方親朋的思念和祝福時,經(jīng)常說的話。”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首詩詞,瓦斯專門介紹了蘇軾的生平,以及自己多年前游歷杭州、在以蘇軾命名的蘇堤上的所見所聞。研究小組其他成員介紹了蘇軾號“東坡居士”的來歷,以及中國古代詩詞賦等幾種文體的區(qū)別。
瓦斯表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吹揭蝗汗餐矏壑袊幕娜司墼谝黄?,各抒己見,使自己更有動力繼續(xù)在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的道路上走下去。
安娜·席爾瓦是學習組的一名成員,現(xiàn)在巴西利亞大學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她說,學習中文的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但因為小組同學間互相幫助,學中文的興致反而更高了。
瓦斯說,中國文化學習小組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后,不僅有了固定的教學場所,在當?shù)匾蚕碛幸欢ǖ闹?。“讓更多巴西人了解中國,對中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我當初創(chuàng)立這個小組的目的,也是未來繼續(xù)努力的方向。”瓦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