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倪惠英:愿做傳遞粵劇“火炬”的接力手(圖)

2017年12月28日 09:41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粵劇《白蛇傳》倪惠英飾演白素貞。
粵劇《白蛇傳》倪惠英飾演白素貞。

  原標題 倪惠英 愿做傳遞粵劇“火炬”的接力手

  明年1月8日-10日,粵劇著名花旦倪惠英將攜愛徒在友誼劇院連演三晚,上演其藝術生涯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其中,經(jīng)典粵劇《白蛇傳》傳承自恩師紅線女,《睿王與莊妃》是她1997年奪“梅”之作,《花月影》則被國內(nèi)戲劇專家稱為粵劇社會轉型期的代表作,也讓粵劇首登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今年是倪惠英從藝第47個年頭。近半個世紀以來,倪惠英主演了80多個劇目,演出超過5000場,其中有近20個原創(chuàng)劇目。她是海內(nèi)外戲迷心目中的表演名家,也是堅持粵劇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作“老兵”。半個多世紀以來,倪惠英一直沒有離開過舞臺,就連生孩子那年也是坐完月子就登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的過程中,她總說過去的那個年代老一輩粵劇人吃苦耐勞的精神造就了她不屈不撓的性格,讓她不畏難,讓她懂堅守。

  在傳承的同時,她也在審視、思索:粵劇藝術到底應該走向哪里?一個古老劇種的發(fā)展要具有現(xiàn)代化意識,而倪惠英幾十年的藝術探索價值正在于此。如今,她雖然退休了,在她心中始終對粵劇抱有一份責任和使命,“我是粵劇歷史中一個傳遞火炬的接力手,既然我的成長有幸得到前輩的幫扶,現(xiàn)在我就要把從前輩們那學到的藝術和智慧傳給下一代,讓粵劇藝術薪火相傳?!?/p>

  ●南方日報記者 周豫 攝影 梁彥蘭

  1 時代的幸運兒

  紅線女教會她“藝海無涯”

  “從藝近50年的時光,是我一生最寶貴的年華?!蹦呋萦⒄f,回憶那段歲月,她滔滔不絕地跟南方日報記者談了近3個小時,期間,眼里一直閃著光。

  倪惠英自稱是正宗的“西關女”,實際上她出生在廣西。1958年,兩歲的倪惠英跟隨父母定居在西關楊巷路附近,那是老城區(qū),長期以來都是粵劇粵曲的“根據(jù)地”?!靶r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化公園里常常做大戲,一天最多的時候有七八個劇團同時演出?!痹谠L談中,倪惠英不止一次流露出對幼年生活環(huán)境的眷戀??梢哉f,西關文化孕育了她的文化品格,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一生的藝術道路。

  從小愛唱歌跳舞的倪惠英在8歲時參演了大型史詩歌舞劇《東方紅》,這臺集結了省市所有藝術團體和多所中小學校參與的千人演出在她的心底埋下了藝術的“火種”?!爱敃r演出地點在中山紀念堂,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如此宏偉的建筑,五彩繽紛的琉璃瓦、滿洲窗充滿了神圣感?!睆哪菚r候起,從事藝術就在倪惠英心里成了一件神圣而令人向往的事情。

  在進入粵劇這行之前,小小年紀的倪惠英演得最多的是樣板戲,當時在市委禮堂、平安戲院、中心臺都留下了她的歌聲。到了初中的時候已經(jīng)成為廣州市業(yè)余文藝骨干。后來,廣州粵劇團招人,抱著“做專業(yè)藝術人員”的夢想,倪惠英義無反顧地“扎”了進去。

  在梨園子弟中,倪惠英是“又紅又?!钡囊粋€。她對此很是自豪,因為“紅”與“?!痹谒磥矶际且环N社會責任,“我們那一代人是很理想主義的,我自己也是‘時代的幸運兒’,當時得到了很多前輩的幫扶?!?/p>

  在進入粵劇團后僅僅一年,她就在《紅燈記》中扮演女主角李鐵梅,與她搭戲的是當時已經(jīng)鼎鼎有名的藝術家陳笑風。明年1月即將上演的《白蛇傳》是紅線女親自擔任導演的一出傳統(tǒng)戲,當時紅線女廣邀各路名家來做指導,包括小木蘭、京劇名家劉秀榮,“當時排戲真的是精雕細琢,一段戲可以磨三到五天,一個動作有時候要做30次甚至50次,直到她覺得滿意為止?!蹦呋萦⒄f。

  在紅線女的引領下,倪惠英的藝術進入了一個飛躍的階段。在紅線女那里,她知道戲曲還能借鑒電影蒙太奇的手法,花旦也要排不同行當?shù)膽?,更重要的是,她意識到,紅線女有這么高的藝術造詣,就是因為她永遠不滿足,永遠在創(chuàng)新。

  至今,倪惠英對紅線女當時“用心良苦”的栽培感觸深刻。紅線女是1981年到廣州粵劇團擔任藝術指導,當時她教倪惠英的第一個戲是小旦戲《柜中緣》。“當時我覺得很詫異,因為我一直是做花旦的,沒有演過小旦,后來我明白她的用意了。我的許多戲都是跨行當演出的,需要大量的不同行當?shù)谋硌菁记蓙肀憩F(xiàn)人物,才能真正做到‘千人千面’?!痹谀呋萦乃?0周年的時候,紅線女給倪惠英寫了一幅字——藝海無涯,至今她還記住這句話,“粵劇是我要追求一生的,它太博大精深了,需要我不斷地去學習和探索?!?/p>

倪惠英造型照。
倪惠英造型照。

  2 歷史的見證者

  堅守舞臺,讓粵劇創(chuàng)新“突圍”

  上世紀70年代,作家秦牧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句子:“走在大街上,遠處飄來倪惠英的粵曲聲。”足見倪惠英成名之早?,F(xiàn)在說起“倪惠英”這個名字,很多人第一個反應是“粵劇革新者”,就像浙江越劇藝術家茅威濤也被稱為“越劇革新者”一樣。

  “我成長、成名于粵劇的黃金年代,在舞臺上呆了近50年,也見證了粵劇從黃金時代到一度被認為是‘夕陽藝術’的變遷,但我一直沒有放棄,自始至終都和粵劇一起創(chuàng)新和突圍?!蹦呋萦⒄f。

  30、40年前,粵劇受觀眾歡迎的程度是很多沒有經(jīng)歷的人無法想象的。當時,倪惠英主演的粵劇《楊門女將》曾在中山紀念堂一連上演30場,場場爆滿,觀眾甚至要通宵排隊才能買到票?!拔易约航o家人買票,都只能買到紀念堂樓西區(qū)的位置?!被貞浧鹉嵌螘r光,她現(xiàn)在都覺得幸福,“那時候我的大量戲迷,除了老觀眾之外,還有眾多的教師、醫(yī)生等文化素質較高的群體?!?/p>

  從上世紀80年代中開始,娛樂文化開始傳入廣州,流行歌曲和電影開始占據(jù)市場,粵劇市場開始急劇萎縮,也預示著傳統(tǒng)粵劇所面臨的現(xiàn)代困境:觀眾出現(xiàn)嚴重流失,尤其是年輕觀眾。倪惠英也被周圍各種形形色色的娛樂文化包裹著、困惑著,她常常問自己:“粵劇之路,路在何方?。俊?/p>

  即便在粵劇最困難的時期,倪惠英也一直在堅守:去海外演,去農(nóng)村演!但內(nèi)心的掙扎與思索一直在倪惠英心里縈繞:在現(xiàn)代文明高速發(fā)展的情勢下,在時尚文化的沖擊下,古老的粵劇藝術如何才能走向現(xiàn)代,走向未來?倪惠英一度非常迷惘、彷徨,既然中國的傳統(tǒng)戲曲那么好,為何粵劇卻越來越邊緣化?

  粵劇市場一度沉寂,2000年倪惠英從藝30周年,也遭遇了她藝術生涯最苦悶的時期?!半m然大量排演新戲,看起來很充實,但是觀眾群體一直都沒有任何改變,這讓我沒了方向?!痹谂c上海越劇茅威濤小百花越劇團的交流中,她看到改革的希望,尤其是越劇《西廂記》、徽戲《徽州女人》等一批新編戲的出現(xiàn)讓倪惠英為之一振:“人們的審美理念變了,同行都在努力突圍,粵劇也應該與時俱進?!苯K于,2002年,獨具浪漫色彩與現(xiàn)代氣息的紅船形象在她腦海里逐漸清晰,在一片爭議聲中,具有粵劇創(chuàng)新里程碑意義的《花月影》誕生了。

  粵劇演出加入交響樂甚至還糅入了流行樂,連現(xiàn)代舞和古典舞也被納入其中,這種表現(xiàn)形式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花月影》引發(fā)了各個觀眾群體、研究人員的熱議。2011年,《花月影》亮相國家大劇院,這次也是被譽為“南國紅豆”的廣東粵劇首次登陸國家大劇院舞臺。

  “當時的粵劇亟需要突破,亟需要一個作品去吸引更多高素質的青年觀眾,比如都市白領、大學生等,我現(xiàn)在記得當時我收到一封來自暨南大學的青年觀眾來信,里面提到‘原來粵劇還能這么演、這么美!’?!?/p>

  在粵劇逐漸式微的時候,《花月影》通過試圖用粵劇與時代對話,引發(fā)了全社會對于傳統(tǒng)戲曲的關注,至今還有很多專家將這部戲定位為粵劇“轉型時期”的代表作。對于粵劇的發(fā)展,倪惠英覺得要更開放、包容:“我知道有很多人對這部戲持有懷疑甚至是反對的態(tài)度,但是它讓很多徘徊在粵劇大門門口的人真正走進了劇場,這或許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p>

  3 事業(yè)的“接力手”

  身體力行推動粵劇傳承與革新

  走進新時代,粵劇開始面臨著更多問題,例如傳統(tǒng)技藝的遺失、人才培養(yǎng)的“斷層”、觀眾群體的老齡化等等。面對這些困難,倪惠英有著作為粵劇傳承人的緊迫感與責任感,一方面不斷突破藝術界限,尋求更好地推廣粵劇文化的方式,另一方面發(fā)動社會各界力量投入粵劇的傳承與教育事業(yè)中。

  對于粵劇,她是“思考者”,更是“實踐者”。她一直相信,粵劇要發(fā)展,需要“新東西”,而現(xiàn)在的“新”,終究也會變成 “舊”,變成傳統(tǒng)。藝術的發(fā)展需要傳承人,也需要革新者。

  21世紀的頭10年,傳承和革新兩條“腿”她邁得扎實而堅定。她一邊創(chuàng)編由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改編的粵劇 《豪門千金》,由同名小說改編的《三家巷》,一邊身體力行地推進粵劇進校園、進社區(qū)。近兩年,她更親編“粵韻操”,把粵劇身段融入在健身操里面,還邀請著名導演田沁鑫來編排《廣府華彩》,讓粵劇傳統(tǒng)的排場、技藝串聯(lián)更時尚、更符合現(xiàn)代審美。

  年逾花甲的她雖然退休了,也沒歇著,挑起工程浩大的粵劇教科書《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工作,《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分為7大篇章,包括行當篇、唱念篇、做打篇、例戲排場篇、音樂鑼鼓篇、化裝服飾篇和戲諺篇,編纂工程浩大。

  與此同時,她對青年演員的成長也保持密切關注,熱心扶掖后輩,為培養(yǎng)粵劇接班人不遺余力,培養(yǎng)的徒弟已成為粵劇界的中堅力量。此次演出中,后兩晚為“英姿飛揚傳薪火——倪惠英師徒粵劇藝術專場”,倪惠英將攜徒弟吳非凡、林穎施以及來自廣東粵劇院的優(yōu)秀青年演員吳澤東一同演出。

  資深劇迷都知道,當今廣州粵劇院中兩位名角黎駿聲、崔玉梅也是倪惠英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我是在退休了之后才開始收徒的。”倪惠英說,過去自己在劇院是一團之長,為了做到“一碗水端平”,她拒絕了很多演員的拜師請求,“全團的每個人都說,我們都是你的孩子,你就像媽媽那樣?!?/p>

  退休后的倪惠英最想做的就是發(fā)揮余熱,將自己的所學傳承給后輩。“在粵劇事業(yè)里,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只是其中一個傳遞火炬的接力手,愿盡自己最大的熱誠和努力跑好每一步?!蹦呋萦⒄f。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