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學生拍紀錄片 中國工匠的故事感染外國青年
英國牛津大學學生導演作品《大國工匠》發(fā)布
李萬君的故事感染外國青年
“在國際媒體的記錄中,中國高鐵只是一個刻板的形象,缺乏對建設者的具體描述。來到長春,我參觀了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遇到了鑄造行業(yè)的人……”這是英國牛津大學學生、導演Charlotte拍攝的紀錄片《大國工匠》的開篇語。透過她的視角,李萬君的故事呈現(xiàn)在外國青年的面前。
這是“看中國·吉林行”項目外國青年導演來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進行文化體驗的作品之一,近期完成制作并發(fā)布。在這項旨在增進國外青年群體對中國的認知和理解,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活動中,Charlotte的作品引起了廣泛的好評。
在見到李萬君之前,制片人秦偉光告訴Charlotte,李萬君是中國的“工人院士”、高鐵焊接大師、“第一代高鐵工人”中的杰出代表?!肮と嗽菏俊贝硎裁?,令她難以理解。
在駐扎中車長客拍攝的一段時間里,Charlotte的所見所聞為她勾勒出“工人院士”的形象。在車間里,她看到李萬君穿著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著封閉的焊帽,用焊槍噴射出2300攝氏度的烈焰,在鋼鐵件上焊出一道道精美的焊縫;在大師工作站,她了解了李萬君攻克眾多焊接難關,確保高速車轉向架實現(xiàn)“貼地飛行”的故事;在操作臺邊,她看到了李萬君毫無保留,傾心傳授高超焊接技藝,徒弟遍車間……
“我的技能傳給企業(yè)和社會才更有價值?!崩钊f君常說的這句話讓Charlotte深受觸動,對于“工人院士”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不僅技藝卓越,更要有優(yōu)秀品德?!袄钊f君,一個以高超焊接技術聞名中國的人,他的名字家喻戶曉。”在紀錄片中,Charlotte這樣介紹李萬君。
文化交流是無國界的。一部11分鐘的紀錄片,傳遞的不僅是李萬君的工匠精神,更是一個國家精益求精的發(fā)展態(tài)度和尋求復興的民族精神。(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