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被拍賣 華人能為國寶回歸做什么?

2018年04月12日 08:00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視頻: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在英國被拍賣  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僑網(wǎng)4月12日電 題:譴責!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今天被拍賣,咱華人能為國寶回歸做點什么?

  4月11,一件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據(jù)今約3500年的稀有西周青銅器虎鎣(yíng)在英國東部市鎮(zhèn)坎特伯雷的拍賣行進行拍賣。

圖片來源:英國《華聞周刊》資料圖
圖片來源:英國《華聞周刊》資料圖

  中國國家文物局發(fā)表聲明,強烈反對并譴責坎特伯雷拍賣行不顧我方嚴正抗議,執(zhí)意拍賣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戰(zhàn)爭劫掠文物為名進行商業(yè)炒作的行為。呼吁國際友好人士本著人文主義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賣。

  虎鎣,是“鎣”類青銅器的一種。有研究認為,在周代,“鎣”是一種用來盛水的實用器具,類似于我們今天的水壺。

  按照拍賣行的說法,現(xiàn)存于世的“鎣”只有七件,因而非常珍貴。這件藏品的估價高達12萬到20萬英鎊(約合110萬-180萬人民幣)。

  上述“虎鎣”之前的擁有者——英國海軍上校哈利·劉易斯·埃文斯,在和家人的信件中,曾詳述了他參與洗劫圓明園獲得青銅器等珍貴文物的過程。

史料,1857年的埃文斯
史料,1857年的埃文斯

  一組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

  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tǒng)計顯示,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藏有164萬余件中國文物。而根據(jù)中國文物學會的統(tǒng)計,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約有1000萬件之多……

幾經(jīng)周折,清乾隆御制“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回歸故里。(大公報攝)
幾經(jīng)周折,清乾隆御制“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回歸故里。(大公報攝)

  對于旅居海外的華人而言,在國外博物館里看到中國文物的經(jīng)歷,稱得上是一次尷尬而又痛惜的“他鄉(xiāng)遇故知”。

  中國對海外流失文物的追討主要有四種途徑:依法追討、商業(yè)回購、政府間外交談判和捐贈。

  通過捐贈、競拍、保護等途徑,海外“華人兵團”正在盡匹夫之責,幫助中國寶物盡快回家。

陜西渭南博物館展出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的四枚獸首“牛首、虎首、猴首、豬首”。(<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張一辰 攝)
陜西渭南博物館展出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的四枚獸首“牛首、虎首、猴首、豬首”。(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攝)

  2007年8月初,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準備拍賣圓明園馬首銅像的消息披露后,再次引起各界嘩然。最后經(jīng)過和拍賣行的協(xié)商,愛國企業(yè)家何鴻燊在拍賣會舉行之前以6910萬港元買下馬首銅像,并將其捐贈給國家。

  2009年,一枚原藏于圓明園的乾隆“九州清晏”寶璽現(xiàn)身法國一場拍賣會,此璽為白玉質地,交龍鈕,最終被一位華人以138萬歐元購得。

“九州清晏”寶璽,資料圖
“九州清晏”寶璽,資料圖

  在今年(2018年)的春晚中,這一幕相信你不會忘記。一件意義非凡的國寶,歷經(jīng)數(shù)十載終于回家。它就是創(chuàng)作于明代的《絲路山水地圖》。

央視春晚截圖
央視春晚截圖

  而無償贈給故宮博物館這幅珍貴明朝畫作的是一名泉州籍華商——許榮茂,他斥資1.33億元購回。

  許榮茂說,“保護和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多年來的愿望。去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我把流落在海外多年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帶回家,這是我的榮幸,更是責任!”

  國寶名片

  《絲路山水地圖》繪于絹本之上,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是一幅繪制于明代中后期的青綠山水手卷。

  它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伊斯蘭圣城麥加)的遼闊地域范圍。

  全卷共畫出了211個地理坐標,許多絲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國的敦煌、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阿富汗的赫拉特、伊朗的伊斯法罕、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標注。

<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杜洋 攝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在這幅《絲路山水地圖》以前,許榮茂先生還曾代表世茂集團捐資8000萬元人民幣,支持故宮博物院開展“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

  這座全身漆黑發(fā)亮的青銅器名叫“皿方罍(音同‘雷’)”,是中國古代的一件盛酒器。罍誕生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絕跡于戰(zhàn)國時期。

“方罍之王”皿方罍的器身與器蓋合二為一。(<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發(fā) 陳飛 攝)
“方罍之王”皿方罍的器身與器蓋合二為一。(中新社發(fā) 陳飛 攝)

  1919年,皿方罍出土于湖南桃源一個小山村中,隨后器身被文物商購買流失海外。2014年,皿方罍器身出現(xiàn)在紐約佳士得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

  “完罍歸湘”活動發(fā)起人譚國斌與湖南省博物館、全球華人藏家、來自湖南的6家企業(yè)通力合作,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聯(lián)合洽購,在多方支持與努力下,終于洽購成功。

給佳士得的一封信,來源央視《國家寶藏》節(jié)目截圖
給佳士得的一封信,來源央視《國家寶藏》節(jié)目截圖

  華僑華人傾盡心力,中國官方也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鼓勵和促進流散文物回流。

  2015年6月30日,中國首個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場在北京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正式成立。該市場基于免證、保稅等政策優(yōu)勢,面向國際文物經(jīng)營機構、攜帶中國境外文物的歸國人員,搭建起海外回流文物展覽展示及交易平臺。

  2017年11月,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配合財政部在京召開《文物藝術品進口相關稅收專題調研會》,積極研討,探索文物回流降稅等方案。

《洛神賦圖》(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資料圖)
《洛神賦圖》(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資料圖)

  如果在海外的您無法加入促海外文物回流的“華人軍團”,亦可多留個心眼,關注文物線索:

  如有中國被盜(丟失)文物線索 可舉報

  2017年11月16日,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fā)布平臺上線。該平臺具有被盜、丟失文物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的采集、匯總、發(fā)布、瀏覽、查詢及線索舉報等功能。如獲悉中國被盜(丟失)文物有關線索,可進入網(wǎng)站舉報。

  發(fā)現(xiàn)文物保護違法行為,

  可通過以下渠道舉報:

 ?、偃珖y(tǒng)一舉報電話:12359

 ?、谂e報專用信箱:北京市1652信箱

 ?、叟e報網(wǎng)站:http://t.cn/RLBPDrp

 ?、芘e報電子郵箱:jubao@sach.gov.cn

  中國有大量遺珍散落在世界各地,每個華夏兒女都在牽掛著它們,希望它們早日回家!

  (來源:中國僑網(wǎng)官方微信,作者:周乾憲,ID:qiaowangzhongguo)

【責任編輯:齊倩茹】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