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廣東省新興縣非遺竹編:一門正在消失的指尖手藝

2018年04月12日 10:48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梁拾在編織竹窩。馮凱思 攝
梁拾在編織竹窩。馮凱思 攝

  竹編:一門正在消失的 指尖手藝

  竹編,凝聚著人類智慧的勞動結(jié)晶。在舊時的新興,竹編器皿在人們的生活中如影隨形,竹編曾是一門父傳子承的手藝。

  在新興世代流傳的竹編手藝,(廣東省云浮巿新興縣)太平鎮(zhèn)蠶崗垌頗具盛名,2011年,蠶崗竹編還被列入新興縣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然而隨著塑料器具、玻璃制品涌入人們的生活,竹編器皿市場萎縮,竹編工藝式微,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竹編曾是世代相傳謀生手藝

  “篾刀一響,白銀萬兩?!痹谛屡d縣太平鎮(zhèn)蠶崗垌這一帶以竹器編織手藝而聞名遐邇,曾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印證著這門手藝的興盛,曾給人們帶來了富足的生活。

  其實,蠶崗垌是一個田垌,這個田垌周邊散落著約10條自然村,世代相傳著各類竹編手藝,據(jù)當(dāng)?shù)卮迕窠榻B,“長塘以竹籮見長,竹園、廟下以竹盒為主,黃桐根以竹笠居多,長崗村以竹帽子出名,長慶里以雞籠、竹椅為多,寨邊則織竹窩見多?!?/p>

  “十來歲就跟著父親做竹編,一干就50多年?!苯衲暌?8歲的梁拾是寨邊村人,他的祖輩父輩都以竹編為生,就地取材編織并出售人們?nèi)粘I钏璧幕j、窩等器具,現(xiàn)在每天仍和竹子打交道,靠竹編謀生,說時遲那時快,梁拾隨手拿起竹篾編織了起來,篾隨手轉(zhuǎn),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不時還拿起身邊的鐵片敲打兩下交織著的竹篾。三兩下功夫,一個竹窩底在梁拾嫻熟的工藝下完成了一半。所謂“竹窩”,是用細(xì)竹篾編織的圓形淺淺竹筐,其密度較高,當(dāng)?shù)厝艘话阌米魇⒎琶娣?、豆類等晾曬?/p>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jīng)緯編織法為主。在經(jīng)緯編織的基礎(chǔ)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扎、套等,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

  然而,編織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在編織之前也要做好買竹子、破竹塊、削成竹篾、晾曬等。

  日復(fù)一日的破篾、編織,手指被竹子劃破皮已是梁拾這個老竹編人的家常便飯了,雙手早已長滿了厚厚的老繭,也讓他累積了豐富的竹編經(jīng)驗,“只要給我刀子和竹子,輕而易舉就能削出我想要厚度。”

  為保證每一根竹篾均勻的寬度,智慧的人們還專門制作了一個工具,一張小凳板上,交叉半嵌入兩把刀片。

  專門做竹籮已有50載光景的黎金水家里也有這么一張?zhí)厥獾摹靶“宓省?,他左手拿著竹片夾子將削好的竹篾輕壓在板凳上,并從刀片穿過,右腳蹬著板凳,右手從刀片的另一端一拉,地上留下了一堆竹絲,一根根勻稱竹篾被拿到太陽底下晾曬,靜待被編織成籮筐。

  傳統(tǒng)手藝如今難覓后繼人

  關(guān)于新興竹編起源,有據(jù)可考于明末清初。在舊時,竹編器皿作為農(nóng)用工具,使用廣泛,曾一度是熱銷產(chǎn)品,竹編工藝得以世代相傳。

  “上世紀(jì)70年代,蠶崗垌這一帶幾乎每家每戶都做竹編,各式各樣的器皿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笔瘝彺逦瘯敝魅瘟汗诒蛟谑畮讱q時跟著家人走進竹編行業(yè),“當(dāng)時附近村里的竹子已經(jīng)是供不應(yīng)求,跑到全縣各地甚至周邊縣市區(qū)去收購竹子。”

  這里的竹編技藝出名,制作出來的竹器在多地暢銷?!爱a(chǎn)品做好了,我和叔叔還騎自行車送貨,各地送,甚至還送到西樵,100多公里的路,騎自行車的腳只管不停轉(zhuǎn)?!?/p>

  然而,生活總難順?biāo)烊艘猓母镩_放之后,隨著塑料器具、玻璃制品的普及,新興傳統(tǒng)的竹編市場逐漸萎縮,竹編器皿開始淡出人們的生活,不少竹編工藝也在慢慢消失。

  “以前每家每戶都用來裝稻谷的籮筐,逐漸被編織袋取代;用來曬梅子的曬簟被水泥地板代替;用來養(yǎng)雞的雞籠被塑料籠來替換,就連洗菜時用的竹筐也換了塑料筐……”

  黎金水說,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需要他再做竹編養(yǎng)家,但不時還會接一些籮筐的訂單,竹編已經(jīng)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茶余飯后就坐下來編一陣子。

  “竹編就是一門耗精力、耗時間的悶活兒。”黎金水說,以用來裝稻谷的竹籮為例,除去砍竹子、削竹篾等程序,起籮底到編織成形,要花去半天時間,一天也只能做成兩個,每個只能賣個幾十塊錢,“賺不了多少錢,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學(xué)這門手藝,恐怕是要失傳了……”

  如今的蠶崗垌堅守手工竹編的已經(jīng)寥寥無幾,“每條村大概就三兩個老人,歲數(shù)都在65歲以上的,多數(shù)以竹編來打發(fā)晚年時間?!?/p>

  馮凱思

【責(zé)任編輯:梁異】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