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青年志愿者與13名尼泊爾孤兒的跨國情緣
中新社蘭州4月14日電 題:甘肅青年志愿者與13名尼泊爾孤兒的跨國情緣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城郊的一所孤兒院里,孩子們的房間窗戶上,貼著大大的漢字“?!被颉跋病?。那里的每個孩子都有一個中國名字,“高登”“詩瑪”……平日里,孩子們練習寫自己的中文名,也會通過“媽媽”幫忙發(fā)回到甘肅青年志愿者任志浩的手機上。
“80后”男孩任志浩是甘肅彩虹公益服務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這所尼泊爾孤兒院里13個孩子最親的“中國哥哥”。
三年來,彩虹公益為這些孩子搭建了孤兒院,負擔他們的生活和上學費用,并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們體驗不一樣的中尼傳統(tǒng)文化,通過“陪伴”讓孩子們逐漸打開心扉。自此,任志浩和彩虹公益的志愿者們讓這些孩子有了一個“家”,給他們理發(fā)、洗頭洗臉、穿上干凈的衣服、背上書包走進當?shù)氐膶W校,成為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學生”。
“有的孩子父母在地震中遇難了。有些父母去國外打工再也沒回來,寄養(yǎng)在親戚家,而親戚們條件也不好,就送到孤兒院。有的是震前就沒有父母,被一些愛心人士暫時收養(yǎng)?!比沃竞?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回憶,2015年5月尼泊爾大地震救援時,他和這些臨時安置區(qū)“無人照看”的孩子們結緣,從此就再也“放不下”。
十幾天前,任志浩和彩虹公益的志愿者剛從尼泊爾回到蘭州,孩子們正在忙著準備當?shù)氐钠谀┛荚噺土暋!翱吹剿麄円惶焯扉L大,笑容越來越多,也更開朗和自信,會覺得很幸福。”他說,彩虹公益一直關注貧困山區(qū)的兒童教育,而尼泊爾山區(qū)教育資源極度匱乏,希望可以通過力所能及的探索,以一種可持續(xù)的方式幫助當?shù)睾⒆映砷L。
彩虹公益“90后”志愿者陳彌每年都會去尼泊爾看望孤兒院的孩子們,也會去其他山區(qū)參與教育幫扶?!叭ゼ以L通常只有一條需徒步走上去的窄路,有次進山出山走了6個小時,還背著很多文具等孩子們需要的東西?!彼蛴浾叻窒砹嗽谀岵礌柟ぷ鲿r的視頻影像,其中記錄著孩子們燦爛又羞澀的笑容。
“三年前,我們在震后的廢墟上看到哭著找媽媽的弟弟,6歲的姐姐拉著弟弟的手坐在石頭上,眼神呆滯而迷茫。”陳彌說,如今,姐弟倆逐漸融入孤兒院的小伙伴中,笑容越來越多。去年,陳彌生日那天,姐弟倆還和小朋友們一起通過視頻為她唱生日快樂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