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如何應對暑熱?敦煌石窟文獻還原古老“消暑指南”

2018年07月07日 17:04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7月7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了敦煌石窟中古代中國關于“解暑”的妙招。圖為莫高窟第302窟窟頂西披(隋),畫面中央三人正通過桔槔原理(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杠桿原理)從井中汲水消暑。敦煌研究院供圖
    7月7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了敦煌石窟中古代中國關于“解暑”的妙招。圖為莫高窟第302窟窟頂西披(隋),畫面中央三人正通過桔槔原理(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杠桿原理)從井中汲水消暑。敦煌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蘭州7月7日電 (記者 徐雪)7月7日,是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小暑”,預示著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即將來臨。敦煌研究院當日梳理解讀了敦煌石窟中古代中國關于“解暑”的妙招,包括飲用清涼井水、穿著清新吊帶裝、佛系青年抄經避暑等。

圖為莫高窟第148窟東壁(盛唐)。凈土世界的蓮花池里,常有戲水的小兒。敦煌研究院供圖
圖為莫高窟第148窟東壁(盛唐)。凈土世界的蓮花池里,常有戲水的小兒。敦煌研究院供圖

  古代雖然沒有冰箱,純天然的井水也可以讓人瞬間涼快不少。莫高窟第302窟窟頂西披描繪的是隋朝時期,畫面中央三人正通過桔槔原理(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杠桿原理)從井中汲水。其中,紅衣男子正使勁拉繩將水桶送往井下,隨著水越來越多。橫竿帶著石塊的尾部便高高上翹,水汲滿后,利用杠桿原理和石塊的重力,再將水傳上來。

  莫高窟第146窟西壁上則描繪了洗頭消暑的畫面。莫高窟第220窟南壁和第329窟西壁佛龕上,初唐時期的服飾頗為時尚,無論是復古條紋背帶褲,還是時尚撞色吊帶衫,他們大膽吸收外來國度的服飾風格,“能露就露”。

  根據(jù)敦煌壁畫記載,凈土世界的蓮花池里,常有戲水的小兒。他們甚至不需要穿什么衣服,水面的波紋和含苞欲放的朵朵蓮花,就是最好的裝飾。

圖為莫高窟第159窟西壁(中唐),畫面中的玻璃盤晶瑩剔透,盤口沿有褐色勾線,盤身有天藍色圈點紋,盤中鮮花入饌。敦煌研究院供圖
圖為莫高窟第159窟西壁(中唐),畫面中的玻璃盤晶瑩剔透,盤口沿有褐色勾線,盤身有天藍色圈點紋,盤中鮮花入饌。敦煌研究院供圖

  唐代人講究,尤其王公貴族,穿薄如蟬翼絲綢衫,喝世間好物黃醅酒,用褐色勾沿玻璃盤。莫高窟第159窟西壁畫面中的玻璃盤晶瑩剔透,盤口沿有褐色勾線,盤身有天藍色圈點紋,盤中鮮花入饌。

  “普通青年洗頭降溫,文藝青年折扇納涼,佛系青年抄經避暑?!倍鼗脱芯吭悍Q,信奉佛教的唐朝人,在天熱時進山避世,鳥鳴山澗、樹影婆娑,在此伏案抄經,當然是由內而外的清涼。

  敦煌文獻S.6537卷記載,“六月三休(伏)日,昔賈誼避三伏,以其盛夏,六月三庚日,南方有鳩鳥至,以助太陽,銷鑠萬物,故損害于人,是以避忌之此日也?!闭f是避伏,實則是賈誼當時正謫居長沙。

  敦煌研究院認為,古代人比現(xiàn)代人或許更懂得張弛有度,春種秋收時爭分奪秒不馬虎,暑氣蒸人時務務虛也未嘗不可。這是他們關于忙碌與休憩的交響,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生存哲學。(完)

【責任編輯:王嘉怡】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