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這些年,輾轉(zhuǎn)“回家”的國寶文物

2018年12月12日 21:02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12月12日電 題:青銅“虎鎣”回家!這些年,輾轉(zhuǎn)“回家”的那些國寶文物

  曾在英國被拍賣的圓明園文物青銅“虎鎣”,流失海外百余年的珍貴文物,12月11日終回祖國懷抱,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但“虎鎣”國寶的回歸,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追索之路困難重重。

  4月11日,疑似中國圓明園文物“虎鎣”在英國肯特郡坎特伯雷拍賣行(Canterbury Auction Galleries)進行拍賣,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海內(nèi)外軒然大波。

 青銅“虎鎣”。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青銅“虎鎣”。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中國國家文物局曾通過多種渠道與該行進行溝通,甚至發(fā)表正式發(fā)表聲明,終止對上述文物的拍賣和宣傳活動,但這好像并沒有阻止坎特伯雷拍賣行賺錢的決心,依然堅持進行拍賣,拒絕撤拍該文物。

  相關資料顯示,這件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最終,圓明園文物“虎鎣”被一位境外買家以41萬鎊落錘。據(jù)知情人士透露,這個“虎鎣”由場外買家通過電話拍得。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位境外買家拍下后,立刻將文物無條件捐贈給國家文物局。

  流落他鄉(xiāng)百余載,“秦人”終歸故里。

  近年來,像“青銅虎鎣”這樣流失海外的文物數(shù)以千萬計,它的回歸,再次將大眾視線轉(zhuǎn)到國寶文物流失與回流的話題上。

  為了讓文物能盡早回歸祖國,很多海外華僑華人都積極參與拍賣活動,促成國寶“回家”,他們不僅高價拍下國寶級文物,并無償捐獻運回中國。

  游春圖

  為了使《游春圖》不落到洋人之手,張伯駒無奈之下賣掉自己的幾處私宅和夫人的首飾,最終購得《游春圖》。

  1952年,張伯駒夫婦把展子虔的《游春圖》、唐伯虎的《三美圖》連同幾幅清代山水畫軸均轉(zhuǎn)讓給了故宮博物院。

  圓明園獸首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人對流失海外的圓明園文物,有著特殊的情感。

  2007年8月初,香港蘇富比準備拍賣圓明園馬首銅像的消息披露后,再次引起各界一片嘩然。最終,愛國企業(yè)家何鴻燊在拍賣會舉行之前以6910萬港元購得,并將其捐贈給國家。

陜西渭南博物館展出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的四枚獸首“牛首、虎首、猴首、豬首”。<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記者 張一辰 攝
陜西渭南博物館展出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的四枚獸首“牛首、虎首、猴首、豬首”。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攝

  此前,2003年初,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在美國尋訪到豬首銅像的下落。經(jīng)過努力爭取,美國收藏家同意將豬首銅像轉(zhuǎn)讓給該專項基金。2003年9月,何鴻燊向該專項基捐款人民幣600余萬元將豬首銅像購回。

  “方罍之王”皿方罍

  2014年6月,流失海外近百年的“方罍之王”皿方罍重歸出土地湖南。皿方罍是中國晚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

“方罍之王”皿方罍的器身與器蓋合二為一。<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發(fā) 陳飛 攝
“方罍之王”皿方罍的器身與器蓋合二為一。中新社發(fā) 陳飛 攝

  1919年,湖南省桃源縣出土了一件迄今所見最大、最精美的青銅方罍,堪稱“方罍之王”。器身在出土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流落海外,曾于2001年和2014年兩度出現(xiàn)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隨后,湖南收藏家聯(lián)合向佳士得提出洽購皿方罍?,F(xiàn)此器物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絲路山水地圖

  2017年11月,故宮博物院獲捐一幅十分珍貴且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絲路山水地圖》。

  《絲路山水地圖》原藏于明朝內(nèi)府,20世紀30年代流出國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機構(gòu)藤井有鄰館收藏。

明朝宮廷畫“絲路山水地圖”首次公開展出。
明朝宮廷畫“絲路山水地圖”首次公開展出。

  后來,由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出資2000萬美元,從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購,并將之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云岡石窟天王石像

  今年7月初,由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華裔教授王純杰夫婦捐贈的,一尊流失海外的云岡石窟菩薩頭像順利“回家”,并于山西省博物院展出。

  “萬流歸宗、善緣自在”,是王純杰送國寶回歸的動機,也是結(jié)果。

  據(jù)悉,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云岡石窟,被盜往海外的佛頭、佛像多達數(shù)千個。

  此次王純杰夫婦捐贈的北魏時期的石雕天王頭像,保存基本完好。

  面相橢圓,頸部光滑,頭戴鮮卑大頭垂裙帽,是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7窟的石雕造像。

  縱觀每件珍貴的國寶級文物背后,都有屬于它們自己的小故事。

  幸運的是,有些國寶級文物已經(jīng)葉落歸根回歸“故里”,但有的在經(jīng)歷“生死離別”后,依舊流落海外,甚至下落不明。

  這些年,圓明園的十二獸首,雖然已經(jīng)有7個回歸,但蛇首、雞首、狗首、羊首仍不知所蹤。

圓明園遺址。<a target='_blank'  >中新網(wǎng)</a>記者 宋宇晟 攝
圓明園遺址。中新網(wǎng)記者 宋宇晟 攝

  還有漢倭奴國王金印、《歷代帝王圖》、北京人頭蓋骨、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等,也常年飄落在外,渴望回歸。

  對于不少海外華僑華人而言,讓流失海外的國寶回家,是他們長久以來難以釋懷的情結(jié)。

  而對于那些樂于“海淘”的收藏愛好者們而言,作為華人的“海外兵團”,他們個個內(nèi)心懷揣著遠大的夢想——將流落海外的“國寶”文物送上回家路,盡匹夫之責。

  回望悠悠歲月,在這些國寶級文物的身上雕刻的,不僅僅是文化的傳承、藝術的紋理和脈絡,更是歷史的沉重烙印。

  (來源:中國僑網(wǎng)官方微信,作者:于淇,ID:qiaowangzhongguo)

【責任編輯:于淇】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