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武漢老藝人手扎風箏30余年 傳承傳統(tǒng)文化

2018年12月20日 18: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手扎微型風箏 蘭艷 攝
手扎微型風箏 蘭艷 攝

  中新網武漢12月20日電(蘭艷)十二生肖風箏、宮燈風箏、京劇臉譜風箏……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入風箏工藝,為風箏賦予新的生命力。20日,75歲的陳士榮正在為自己的個人風箏展覽布展準備。

  陳士榮是武漢市風箏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制作傳統(tǒng)手工風箏已經30余年了。1995年,他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的稱號。他的風箏作品多次走出國門,到美國、法國、韓國等國參加展覽。

手扎風箏 蘭艷 攝
手扎風箏 蘭艷 攝

  早年時,陳士榮曾向祖輩學習過手扎燈籠。上世紀80年代,陳士榮在中南軋鋼廠工會工作,在文藝活動中經常為舞臺布景和扎花燈。后來,他到武鋼體協(xié)的風箏協(xié)會學做風箏,從此癡迷手扎風箏30余年。

  中國傳統(tǒng)風箏制作技藝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陳士榮制作風箏時,會將神話故事中的風、火、雷、電、雨等元素畫在風箏上?!斑@樣后人看到我的風箏時,也就知道很多古老的神話故事了?!彼f。

手扎宮燈風箏 蘭艷 攝
手扎宮燈風箏 蘭艷 攝

  在布展現(xiàn)場,記者看到陳士榮正在組合已經拆開的風箏。每根篾條上都標著記號,與風箏的具體部位一一對應?!斑@些篾條的粗細要適中均勻,還要表面光滑。”陳士榮表示,制作風箏時一定要講究整體的對稱平衡,這樣風箏才能飛得遠、飛得穩(wěn)。

  陳士榮制作的風箏中,有平面的、立體的、大型的和微型的。在采訪現(xiàn)場,陳士榮展示了一整套的《封神榜》微型風箏。這組風箏長和寬僅約為10厘米,將故事中的人物生動傳神地展現(xiàn)出來。

陳士榮展示手扎風箏 蘭艷 攝
陳士榮展示手扎風箏 蘭艷 攝

  為了使風箏能夠保存更久,陳士榮選擇用耐光、耐水、附著性強的丙烯顏料為風箏上色。保存最久的風箏已經有20余年了。

  “我喜歡風箏工藝,也想把這個傳統(tǒng)手工藝傳授給他人?!标愂繕s表示,他樂意去教會更多的人學習手扎風箏,傳承傳統(tǒng)文化。(完)

【責任編輯:胡文卉】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