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文物修復醫(yī)生修復唐墓壁畫 讓文物“活”起來

2019年01月17日 21:2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解說】陜西歷史博物館有一處開放式文物修復室,主要開展“文物修復季”工作。目前文物修復季特展第五季暨2019年第一季“丹青煥彩——唐墓壁畫修復展”正向公眾開放展出。1月16日,記者探訪該文物修復室,了解唐墓壁畫修復過程。

  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修復室自2018年開放以來,先后展覽了書法、金屬、陶瓷、木器家具等文物修復工作。旨在弘揚傳統(tǒng)技藝、普及文物保養(yǎng)知識,為公眾揭開文物修復工作的神秘面紗。據(jù)悉,此次文物修復季展出的唐墓壁畫“列戟圖”在庫房存放了五六十年,已出現(xiàn)酥堿、斷裂、泥垢等20余種病害問題,其中針對畫面污染及鈣質土垢,修復師們正在使用干清潔法及濕清潔法進行修復工作。

  【同期】(陜西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張群喜)

  我們這次要修復的這幅畫呢,問題比較多,表面呢重要的就是這種污染比較嚴重,泥土啊、土銹啊,這個殘留膠啊,包括這個灰塵,這個污染比較嚴重,同時呢這個斷裂比較多。那么針對這個問題呢,我們就是要保證在壁畫出現(xiàn)斷裂情況下,使它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來清理表面的這個泥土啊這些污染物。

  【解說】記者現(xiàn)場看到,文物修復室大概有130平方米左右,透過玻璃可以清晰地見到修復師們正在修復臺前對唐墓壁畫“列戟圖”進行修復工作。據(jù)介紹,文物的展出需要有真實性、穩(wěn)定性以及可讀性和美學性,修復過程中對修復師的技藝要求較高,有時一件文物的修復周期從數(shù)月到數(shù)年不等。

  【同期】(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管部館藏壁畫研究中心主任 馬藝蓉)

  我們采用的是最小干預的一種原則,那么就是說我僅僅是從色彩的層面上,從材料的層面上,進行它的這個結構補全和這個色彩的這個與周邊的這個渲染和一致。那么我不進行這個線條的這個恢復,那么從這個層面上呢觀眾可以通過自己對這幅作品的這個理解呢,然后把這幅作品恢復成它歷史上曾經(jīng)的樣子。

  【解說】馬藝蓉告訴記者,作為修復師對待每一件文物都要有工匠精神,細細品味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時要耐住寂寞,用最科學的技巧去慢慢挖掘和詮釋文物,讓文物“活”起來。

  梅鐿瀧 高鋮 西安報道

【責任編輯:于淇】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