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第五屆京津冀非遺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幕

2019年06月06日 10:08   來源:天津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

  第五屆京津冀非遺展昨在天津美術館開幕

  大美非遺彰顯文化自信(圖)

  本報記者 張帆 李國惠 攝影 姚文生

  五行為本,有料有藝有傳承;三地同源,見人見物見生活。昨天,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幕。京津冀三地各具特色,內容豐富的四十余個代表性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有“熱鬧”也有“門道?!庇^眾不僅能夠直觀地欣賞非遺傳承人的現場展示,還能親身參與體驗,感受“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

  “金木水火土”帶您看透非遺的“門道”

  走進一樓展廳,兩只“大家伙”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件,是根據漢代張衡候風地動儀外形設計,結合景泰藍工藝,按照原尺寸制作的“銅胎掐絲琺瑯候風地動儀”,高1.7米,直徑1.75米;另一件是2.5米高的“銅胎掐絲琺瑯”對瓶《絲路花語》,這件作品不僅是北京市琺瑯廠高級技師的集體力作,同時也是該作品首次亮相國內大型展示活動。

  與以往的展陳方式有所不同,此次一樓的“京津冀三地互區(qū)”展區(qū)更多將目光對準非遺項目的材料、工具與地源因素等自然屬性,并運用中國傳統文化“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進行分類。比如在“水”的部分,京津冀三地同水同源,但發(fā)酵工藝的不同,采用的酒曲不同,觀眾也就得以在現場可以見到北京二鍋頭、天津蘆臺春和衡水老白干三種截然不同的釀酒技藝。同時,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釀造技藝的不同,現場還有附著了各種酒香的香味試紙,通過嗅覺體驗三地不同的釀酒文化。

  三地互釋展區(qū)的策展人林力告訴記者,這一次的展陳方式是希望通過展示京津冀三地非遺項目的起源、發(fā)展和歷史沿革,讓“外行人”不但能看到非遺的“熱鬧”,還能看出其背后的“門道”?!拔覀兿Mㄟ^展出的各種不同展品和原材料,將非遺技藝核心的東西提煉出來。我們想通過這些資料,能夠引起大家對非遺的興趣,甚至是更深入的研究?!?/p>

  精彩非遺浸透大國工匠精神

  走進二樓的“非遺生活館”展區(qū),一派熱鬧景象仿佛讓人置身于熱鬧的“非遺市集”:兔爺、貢撣、葫蘆、年畫、泥人彩塑、土布制作……琳瑯滿目的非遺項目在傳承人手中妙手生花,既讓觀眾大開眼界,也讓人深深地感受到蘊含于作品中的大國工匠精神。

  記者在現場看到,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工藝大師陳毅謙正在制作國學大師梁簌溟的雕塑,捏、擠、拉、抻,行云流水的動作,吸引很多觀眾駐足觀看?!翱吹浆F場這么多觀眾,我也特別興奮。”陳毅謙介紹,如今,“泥人張”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僅創(chuàng)新理念,不斷提升創(chuàng)作水平,還與時俱進,努力豐富創(chuàng)作題材,比如展柜上的“夢娃”系列等。陳毅謙指著旁邊正在上色的“媽祖”彩塑說:“我們在材質上也有新的突破,這個‘媽祖’作品用的就是銀材質。”

  護板、耪板、劃印、開齒……81歲的河北省棗木梳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趙樹桐,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一絲不茍。趙樹桐說:“不能有一點偏差,否則肯定就是殘品了?!彼c棗木梳已經結緣65年,之所以這么多年沒放棄,正是源于內心深處的熱愛?!坝袝r候我就好奇古人到底用什么梳子,然后就開始研究設計,這不,先后設計了十二生肖的、龍鳳呈祥的等等前前后后加起來已經有100多種了?!?/p>

  非遺對接文創(chuàng)變身“網紅爆款”

  煎餅果子、河蟹面、桂順齋、傳統木雕……一件件腦洞大開的前衛(wèi)包裝設計和各種充滿奇思妙想的文創(chuàng)產品,都是設計專業(yè)的大學生與非遺項目傳承人共同協作的結果。昨天下午,“2019拾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研對話在天津美術館舉行。對話現場,也展示了天津科技大學師生在參與非遺數據庫信息采集的基礎上,為我市的59個非遺項目創(chuàng)作的文創(chuàng)產品和包裝設計。

  天津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畢業(yè)生韓雷告訴記者,他參與了此次蘆臺劍鑄劍技藝項目文創(chuàng)產品的開發(fā)。在蘆臺劍的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韓雷的設計主體采用了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之一──睚眥?!绊{是傳說中龍九子之一,自身性格殘暴好戰(zhàn),也經常被用在古代兵器上作為裝飾。因此我們也對睚眥的形象進行了再設計,并應用在杯子、靠枕、手機殼等文創(chuàng)產品上?!睂τ诜沁z與現代設計的集合與探索,韓雷也有自己的看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先輩們在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之間衍生出的獨特的文化和記憶,這是非遺自身的一種屬性。我們也希望通過這種文創(chuàng)開發(fā)和品牌拓展,利用非遺項目所衍生的附屬產品來增加它自身的活力。”

  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王晨陽表示,非遺項目的文創(chuàng)開發(fā),就是在拓展和提升傳統工藝的發(fā)展,讓更多人了解到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也讓更多人喜歡它?!艾F在很多非遺文創(chuàng)產品受歡迎,一是因為作品好,二是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它的需求增大了。非遺產品要滿足人們個性化的需求,滿足人們消費升級的需要──無論是傳統工藝振興,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形勢,都是與國家整體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傳統工藝的發(fā)展,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國家發(fā)展的面貌,這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我覺得我的東西好,愿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這就是各美其美,然后我們才能美美與共,美人之美?!?/p>

  “最萌”講解員團隊平均年齡10歲

  今年的非遺展上,有一支特殊的講解員團隊,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10歲,卻成為開展當日最大的亮點之一。

  “京津冀三地同水同源,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水單元,我們找到的是因水而生的釀酒技藝……”站在“水”單元前為觀眾一板一眼進行講解的王炳梵,是這次小講解員團隊中年齡最小的一位。雖然年紀不大,但8歲的王炳梵接觸傳統美術剪紙已經有3年的時間了。說起自己的講解“經驗”,小炳梵一點也沒有緊張的感覺:“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了更多關于酒的知識。以前只知道酒是可以喝的,還可以做菜,通過學習和了解發(fā)現酒的釀造過程真的非常神奇?!?/p>

  天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美術書法部負責人趙罡介紹說:“這次參與小講解員團隊都是長期參與我們非遺傳承和美術教學活動的小學員,我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和傳承人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了解更多作品背后的技藝和故事。這些孩子長期接觸傳統文化,對非遺技藝也非常有感情,通過他們來介紹這些非遺項目,我們覺得更真摯,更有說服力?!?/p>

【責任編輯:陸春艷】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