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中國大學生赴緬甸支教手記:看山看水看世界

2019年08月07日 14:35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8月7日電 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報道,正值暑假,許多中國大學生選擇走出國門去支教,感受異國文化的同時也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下文便是赴緬甸支教的中國大學生手記,文中記錄了他赴緬甸指教的期待、向往和些許忐忑。

  一個人會到什么地方,當然要看他自己走的是什么樣的路。如果有一條路,讓人愿意再走一次,可能不僅僅是因為這條路上有著美麗的風景,更因為這條路上有著太多美好的回憶、善良的人們和神秘的挑戰(zhàn)。一個人一直往北,他就不會走到南方。

  愿你我歸來仍是少年

  2019年2月26日,我們赴緬甸的漢語志愿者一行從中國西安出發(fā)。因為怕和家人分別,怕自己當著父母的面流淚,所以自己并沒有讓父母送行,然而,在機場自己卻目睹了同伴與父母分別的場面,很傷感、很心酸、很難過,他們相擁而泣,他們遙遙相望,他們揮手告別,自己被這一幕也惹得涕泗橫流,因為散落各地,這一別不知何時再有機會相聚,從西安-昆明-曼德勒-密支那-抹港,三趟轉機,一趟汽車,可以說是一次性坐夠了飛機,茫然、恐懼和不安寫在了臉上,我也不知道接下來這一年等待我們的將會是什么,但還是義無反顧的揮手告別再出發(fā)。

  原來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運

  雖然是第一次出國,第一次親身經歷不一樣的事物,但我愛這里淳樸原始的自然,愛這里善良可愛的人們,愛這里友善團結的同事,愛這里獨特的風土人情……

  從緬甸密支那回教學點的路上,看到了路邊破爛的房屋,心里還在想著自己是否也要與蟲叫鳥鳴為伴,也看到了未被開墾的土地還有沿途古老的樹木。一路上的跌跌撞撞,終于來到我夢想的新起點——抹港華僑佛經學校。在校長會、董事會、華僑會和本土老師的陪伴下,來到了我的新家。當看到房間里的桌子和床鋪時,我把路上的失望感甩到了腦后;當我看到電視、冰箱、空調、衣柜和衣架后,從平靜變?yōu)榱诵老病kS后,校長、董事們安排一起吃飯聊天,就這樣開始了我在這的生活,也將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

  看山看水看世界

  如果有人問,在這里的生活的怎么樣?我想:“有人情味”這4個字無疑是最好的答案。校長、董事們知道我們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面臨著文化差異、心理孤獨等困難,所以安排周末和其他本土老師一起旅行、燒烤、游玩。

  第一次的戶外燒烤是在河邊進行的,而我從小也是在漢江河邊長大的,所以對水有一種特殊的情分,當看到清澈的河水,我就像是個瘋子一樣,在水里嬉戲著,打鬧著,總而言之,這算是我在抹港的第一次小旅游。

  第二次旅行,校長安排我們去了茵多基湖,傳說是緬甸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我們去的時間也剛好是最熱鬧的時候,各地的流動商販也都云集到這里,形成一個熱鬧的臨時商業(yè)街,有傳統(tǒng)的緬甸工藝品,有時尚服裝和各種日用品及各種家電,還有照相館、餐館和茶鋪糕餅店,還有看相的算命的,香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聲鼎沸、好一派熱鬧景象。

  在這里,巨大的天然水庫、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大面積的濕地資源滋潤和哺育著這片土地和人民,在千百年悠長的歲月里,他們辛勤勞作,建造起自己美好的家園,他們有多姿多彩的本民族文化。無論是晴空萬里的旱季,還是煙雨蒙蒙的雨季,或者是大霧彌漫的冬季,總會看到白鷺的身影,它們或在濕地的水草間嬉戲,或在水邊徘徊顧影。

  每到落霞滿天的黃昏,常會看到一群群蒼鷺,披著一抹夕陽金色的余暉,掠過湖面,從村舍上空兒縷裊裊炊煙中穿過,如雪片般飄落在湖畔,樹叢的樹梢或林梢上,亭亭玉立,孤傲而悠然。這正是王勃“滕王閣賦中的寫照: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晚唱,雁陣驚寒。我也相信茵多基湖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古老豐富的民族傳統(tǒng)終將被揭開神秘的面紗。

  (編者注:作者系陜西省安康學院外語學院2015級英語專業(yè)學生、現任抹港華僑佛經學校志愿者教師,王長倫)

【責任編輯:陸春艷】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