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誰更有文采!中國援外物資上的寄語真是用心了
比一比誰更有文采!中國援外物資上的寄語真是用心了
“山川異域,風(fēng)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還記得一個多月前
日本援華物資上的這些古詩詞么?
它們曾在中國疫情最艱難的時期,
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感動。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當(dāng)全球面臨嚴(yán)峻的疫情考驗時,我們自然要責(zé)無旁貸地站出來分享戰(zhàn)疫經(jīng)驗、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藝綻君注意到,無論是使領(lǐng)館、地方政府,還是各大企業(yè)、民間組織,都不約而同地在援外物資的包裝箱上貼上了精心挑選的寄語。詩句、箴言、歌詞……一行行簡短而真摯的文字背后,藏著我們投桃報李的滿滿真情,更寄托著特殊時期人們心中的美好期盼。
贈日本:“青山一道,同擔(dān)風(fēng)雨”
日本是最早對中國抗擊疫情提供援助的國家之一,作為“回禮”,中國捐贈日本的物資上自然不能少了詩句。
3月2日,馬云公益基金會向日本捐贈了100萬只口罩。
馬云在捐贈物資上寫的是:“青山一道,同擔(dān)風(fēng)雨?!?/p>
這句話出自于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七言絕句《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p>
是不是聽起來非常耳熟?沒錯,這里也呼應(yīng)了此前日本給中國援助物資時引用過的同一首詩,再次體現(xiàn)了中日文化的相通之處。
沈陽向日本札幌、川崎捐獻(xiàn)的抗疫物資上寫的是“玫瑰鈴蘭花團(tuán)錦簇,油松丁香葉茂根深”、“玫瑰杜鵑花團(tuán)錦簇,油松山茶葉茂根深”,寄語中巧妙嵌入了沈陽的市花玫瑰和市樹油松,札幌的市花鈴蘭和市樹丁香,以及川崎的市花杜鵑和市樹山茶,體現(xiàn)著雙方共渡難關(guān)的信心和決心。
浙江在對日捐贈物資上,寫上了“天臺立本情無隔,一樹花開兩地芳”的詩句。這兩句出自清末近現(xiàn)代初詩人巨贊贈日本僧人的詩,以一樹花開兩地芳香寓指情意不分地域。
遼寧向日本北海道捐贈的物資上寫著,“鯨波萬里,一葦可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后兩句出自戰(zhàn)國時期《孟子·滕文公上》:“鄉(xiāng)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币馑际?,人們出入勞作時相互伴隨,抵御盜寇時互相幫助,有疾病事故時互相照顧,這樣百姓就友愛和睦了。
贈韓國:“道不遠(yuǎn)人 人無異國”
“道不遠(yuǎn)人 人無異國”,意為道義相通,不會因為國家不同而產(chǎn)生距離。這句話被印在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援助韓國大邱的抗疫物資包裝箱上,來表達(dá)中國人民希望與韓國人民攜手并肩抗擊疫情的決心。
這句古文出自新羅旅唐學(xué)者崔致遠(yuǎn)的《雙磎寺真鑒禪師碑銘》,實物如今就立在韓國,全部由漢語書寫,是一件和中國淵源很深的文物。崔致遠(yuǎn)曾在中國生活了16年,不僅考取了中國的進(jìn)士,還被授予官職。因為擅長寫詩,他成為了朝鮮半島文學(xué)史中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铩?/p>
在遼寧的援助物資上,寫著“歲寒松柏,長毋相忘”,出自朝鮮王朝時期著名學(xué)者金正喜,寓意中韓人民如同屹立寒冬的松柏,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浙江對韓捐贈物資上,則印有“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的詩句。這兩句出自韓國古代詩人許筠的《送參軍吳子魚大兄還大朝》。
河南省援助韓國物資的外包裝箱上,張貼有“相知無遠(yuǎn)近,萬里尚為鄰”字樣。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送韋城李少府》,意為只要彼此互相了解、感情深厚,便沒有距離遠(yuǎn)近之分,即使相隔萬里,也如同鄰居一樣親近。
12日,韓國仁川港口收到馬云捐贈的100萬個口罩,每個箱子上還貼著“山水之鄰 風(fēng)雨相濟(jì)”的鼓勵詞。
贈伊朗:“亞當(dāng)子孫皆兄弟”
在中國大使館捐贈給伊朗的抗疫物資上,用中文和波斯語寫著“伊朗加油!中國加油!”,以及古代波斯著名詩人薩迪的名句“亞當(dāng)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
原詩是這樣的——“亞當(dāng)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造物之初本一體,一肢罹病染全身。為人不恤他人苦,不配世上枉為人?!?/p>
這首詩是薩迪人道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被作為座右銘懸掛在聯(lián)合國總部,成為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的行為準(zhǔn)則。
贈意大利:《圖蘭朵》歌詞
“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在馬云運(yùn)往意大利的捐贈物資外包裝上,寫著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一段詠嘆調(diào)的歌詞和曲譜。
《圖蘭朵》講述了一個名叫“愛”的王子拯救中國公主圖蘭朵的古老故事?,F(xiàn)在,中國也正在用“愛”溫暖著意大利。這一巧妙的引用,也讓上圖成功沖上熱搜。
小米在捐贈給意大利的物資上,寫的是古羅馬哲學(xué)家塞涅卡的名言:“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里的花朵”。
有網(wǎng)友把它翻譯得更加文藝:身若伏波,與子同海;若為落木,與子同枝;若為蘭草,與子同室。
復(fù)星集團(tuán)在給意大利的捐贈物資上,寫著“L' Amor che move il sole e l'altre stelle”、“西程十萬里,與君同舟行”。
前者——“L' Amor che move il sole e l'altre stelle” (“是愛也,動太陽而移群星”)出自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神曲》。
后者——“西程十萬里,與君同舟行”,借用了中國明清詩歌關(guān)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詩句。前一句源自李日華《贈大西國高士利瑪竇》的“西程九萬里,多泛八年槎”,后一句則源自吳漁山《通玄老人龍腹竹歌》“京師公卿誰舊識,與君異國同舟行”——遠(yuǎn)隔東西半球,但面對困難必當(dāng)同舟共濟(jì)。
贈印度:“尼蓮正東流,西樹幾千秋”
為中、印兩國民眾所熟識的唐朝著名佛經(jīng)理論家、翻譯家——玄奘于貞觀年間西行赴天竺,并由印度運(yùn)回梵文經(jīng)卷?!澳嵘徴龞|流,西樹幾千秋”,正是取自《全唐詩》中記載的玄奘僅存的五首詩作之一的《題尼蓮河七言》——“尼蓮河水正東流,曾浴金人體得柔。自此更誰登彼岸,西看佛樹幾千秋?!睆?fù)星也借此表達(dá)對印度民眾的美好祝福。
“環(huán)球同此涼熱”,在全球抗疫的當(dāng)下,藝綻君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這句話的意義。
愿這些用心的寄語能跨越文化的隔閡,讓每一份身處疫情中的焦慮,都能得到撫慰;也愿疫情早日散去,讓我們有機(jī)會親赴這些國家,感受不同文化的多彩魅力。
愿這些用心的寄語能跨越文化的隔閡,
讓每一份身處疫情中的焦慮都能得到撫慰
來源:藝綻微信公眾號(作者: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