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華僑后人憶先輩:父親越洋五十載 僑批千里寄相思
古巴華僑后人黃卓才憶述先輩奮斗足跡和家國情懷:
父親越洋五十載 僑批千里寄相思
“我父親黃寶世在古巴打拼50余載,這座老屋是他唯一一次回國探親時設計興建的?!闭驹诮ㄓ诿駠鴷r期的雙層青磚僑房寶世樓前,暨南大學教授黃卓才思緒萬千。
春節(jié)將至,江門五邑僑鄉(xiāng)的年味愈來愈濃。近日,臺山華僑家庭文化體驗館揭牌。年過八旬的黃卓才將收藏大半輩子的僑批(銀信)、照片等反映古巴華僑的珍貴史料展示于此。在黃卓才看來,僑批還反映出老一輩華僑樸實而偉大的愛國愛鄉(xiāng)愛家情感?!俺思腻X補貼家用外,父親也會叮囑我們支援家鄉(xiāng)建設,比如拿出一部分錢捐資修建水庫等。”
僑批記憶回溯至48年前的春節(jié)
沿著寶世樓的窄梯拾級而上,一幅幅老照片映入眼簾,古老的掛燈、厚實的窗欞、褪色的木門默默記錄著華僑歷史。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幕幕熟悉的情景,把黃卓才的記憶拉回48年前的春節(jié)。
“正月三號發(fā)來手札收妥了,得悉你合家返回廣州市渡(度)假,適逢春節(jié),尤其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很多),當然非常高興??上页錾詠砦丛竭^廣州市,如果我生命許可,我終有一天返回廣州參觀……”1973年春節(jié)期間,這封僑批由古巴寄抵臺山。
“中國農歷新年歷來是出洋華僑寄批的高峰期。這封僑批來自我的父親,那時他已經75歲了?!秉S卓才娓娓道來家族往事。他的父親黃寶世1898年生于臺山。1925年,黃寶世遠赴古巴謀生,直至1975年客死異鄉(xiāng)。
期間,黃寶世只在上個世紀30年代回國一次,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建屋生子。1939年,因擔心水路不通,無法回去管理生意,他匆忙趕回了古巴。之后的幾十年間,黃寶世和妻兒都未能夠團聚??恐环夥庠窖髢S批,家人間互訴衷腸,編織起特殊又濃郁的親情。
祖屋正堂內,黃卓才小心翼翼地手捧著幾張泛黃的老照片,好似稍不留神就會丟失一般?!斑@些照片是父親從古巴寄回來的,他長得白凈帥氣,被鄉(xiāng)親們稱為‘靚仔’。”老人回憶,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自己與母親一樣,成為父親的親密“筆友”。
“那時海外寄信不像現在,偶爾還會寄丟,僑批一來一回要一兩個月,一年大概能往來三四封。每次收到父親的來批,我和母親都能高興上好幾天?!秉S卓才說,盡管幾乎沒有見過父親,但從識字的那天開始,自己就一直試圖在一封封越洋而來的僑批中,拼湊出父親的人生。
如今,寶世樓內設有古巴華僑歷史與華僑家書家風展覽,并有相關著作和資料陳列,講述了黃寶世從打工仔到雜貨店主,再到僑領的人生奮斗故事。
黃卓才指著墻上的展板向記者介紹,在父親寄回來的僑批中,時??梢姟吧眢w如?!薄斑€在工作”等語句?!袄弦惠叺娜A僑都喜歡報喜不報憂?!彼f,從寄回來的照片看得出,父親步入晚年后衰老得很快,為避免家鄉(xiāng)親友擔心,故在僑批中說些寬慰人的話。
古巴尋根還原父親的生活軌跡
1974年,黃寶世向家鄉(xiāng)的妻兒寄來了最后一封僑批?!拔夷壳吧眢w安好,勿掛念。”看著家書末尾熟悉的兩行字,黃卓才老人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那時父親76歲,身體狀況已經很不好,但他還在努力地為僑匯和回國事宜奔走。”他淚眼婆娑地說:“不想就在兩個月后,我突然收到噩耗——父親因腦溢血逝世,歸鄉(xiāng)夢終未圓?!?/p>
多年后,黃卓才和兒女們二次赴古巴尋根,逐漸還原出了父親的生活軌跡。“上世紀40年代,父親開始擔任大沙華中華會館主席,之后又多次連選連任,直到1975年在任上去世?!秉S卓才走訪得知,在父親晚年時,古巴每年有少量免費乘搭中國貨船回國的機會。“他總說自己身體還好,一次次把機會讓給了那些年老體弱、急于回國的老華僑。”
黃卓才整理父親的數十封家書,于2006年出版《古巴華僑家書故事》。這本著作2011年再版并更名為《鴻雁飛越加勒比——古巴華僑家書紀事》,現已出版了第三版,被譽為“填補了古巴當代華僑史的空白”。
“要讓更多年輕人知道那個年代的精神?!秉S卓才認為,華僑精神蘊含著拼搏、勇敢、勤儉、誠信、愛國愛鄉(xiāng)等諸多內涵,催人奮進,應世世代代傳承不息。
南方日報記者 龔春輝 謝慶裕 黃堃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