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的中國年: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新春見聞)外國人的中國年: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電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阿富汗姑娘麗娜最近學會的這句詩,常常被用來形容許多外國人用過中國年的感受。
雞鳴山社區(qū)因靠近義烏國際商貿城,吸引了來自7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380多名境外人員居住,被稱為“聯(lián)合國社區(qū)”。今年受疫情影響,有300多名外國居民留在義烏“就地過年”。
16歲的麗娜是其中一員。這次疫情讓她堅定了學習中醫(yī)文化的信念?!耙咔槠陂g,中醫(yī)發(fā)揮了很大作用。我希望學成之后可以回阿富汗,幫助更多的人。”
來自也門的小伙巴達的“新年愿望”是找一個中國媳婦。巴達說,經過此次疫情,他想真正在中國扎下根,“父母現在很放心我在這邊?!?/p>
對來自也門的傲山來說,惟一的遺憾就是無法與遠在埃及的妻女團聚,但他計劃,等境外疫情好轉,就把妻女接到義烏,全家在義烏開一個餐館,一起奔赴更好的未來。
“中韓兩國過春節(jié)的方式差別不大,但中國的年味更濃?!眮碜皂n國的金晳俊說,韓國的春節(jié)只有三天,而中國的年是從“小年”就開始的,放炮竹、打掃衛(wèi)生、準備過節(jié)的食物,人們早早就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節(jié)日祝福。他打算在春節(jié)期間,到處走走看看,認真體會中國新年的意義。
“今年我體驗了包餃子,很有趣,當地朋友們把錢放在一個餃子里,誰吃到了錢,誰就會在未來有很多好運?!币呀浽谥袊钣?年的CY說。34歲的CY,2018年9月從南非東開普省比扎納市搭乘18小時飛機來到鄂爾多斯康巴什區(qū),作為一名外教,他從下飛機那一刻就喜歡上了這座城市。
吃湯圓、祭灶神、拜祖先……在視頻社交平臺擁有70余萬粉絲,已經在浙江寧波生活了11年的美國“網紅”馬特,連日來用鏡頭記錄下了自己親身體驗的中國年。
“原來中國的廚房里也有‘神’!”到了農歷臘月二十三,馬特“get”一個新詞:祭灶神。等到“謝年”這天,只見八仙桌上擺滿了燒雞、豬肉、年糕等,桌旁還掛著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黃魚。待“謝年”儀式完畢,馬特直言,自己愈發(fā)理解中國人骨子里對祖先的那種敬畏與尊重。
春節(jié)期間,馬特還帶著妻子和女兒來到了寧波鄞州的蔡氏宗祠。有著400余年歷史的蔡氏宗祠是中國罕見、浙江首例的男女合一的宗祠。“這彰顯出了男女平等的理念?!瘪R特感慨道。(完)(奚金燕 李典 王嬌妮 楊兵 李愛平參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