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守護者:鐫刻華人記憶 兼容多元文化
中新社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 馬秀秀)“我住在這里因為有很多中國人,就像一個大家庭。”這是近日揭幕的波士頓唐人街新公共藝術裝置“Storytell&Sway”上的一句話。該裝置以長凳秋千為結構,用中英雙語鐫刻著華埠居民的故事。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承載著華僑華人的故土與文化記憶。然而隨著時代發(fā)展,各地唐人街一度面臨衰落窘境。與波士頓唐人街鐫刻華埠記憶一樣,華僑華人社團組織紛紛付諸行動,守護華人的精神家園。
意大利米蘭唐人街迄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從十余年前米蘭市政府宣布改造計劃以來,在十幾家華人商會聯(lián)合參與下,米蘭唐人街已由治安死角變成當?shù)刈钣刑厣?、最受歡迎的步行街之一。
“當?shù)卣脑焯迫私?,需要團體機構維護華人利益?!敝幸馍搪?lián)名譽會長宋勝仲告訴中新社記者,改造計劃甫一宣布,中意商聯(lián)應運而生,就華人批發(fā)生意轉移等問題和市政府進行多次談判,以最大程度降低華商損失。
改造過程中,中意商聯(lián)向米蘭市政府申請,將唐人街路口的廣場命名為“何鳳山廣場”,這也成為全米蘭第一個以中國人命名的地方。
“這體現(xiàn)了當?shù)貙θA人的尊重和肯定。”宋勝仲表示,何鳳山先生在二戰(zhàn)期間曾幫助過很多猶太人,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故事,有助于促進不同族裔間的和諧相處。
“米蘭唐人街正慢慢演化成中意文化交融地。”宋勝仲介紹,如今米蘭唐人街早已不只是當?shù)厝A人的“棲息地”,在住戶和游客中意大利人占有半數(shù)。就中意商聯(lián)正在推進的為唐人街設標志性牌坊事宜,他們設想在設計上兼具中華文化和當?shù)靥厣?/p>
清掃街道、購置環(huán)保垃圾箱、以富有東西方特色的圖案粉刷墻面……在毛里求斯唐人街基金會努力下,短短幾年時間,曾經(jīng)一度“無人問津”的百年唐人街已成為各族裔民眾的常去之地。
基金會主席林海巖介紹,改造過程中,他們歷時幾個月,發(fā)動各區(qū)民眾,用廢棄塑料瓶在唐人街中心地帶打造了一條環(huán)保巨龍,成為象征中毛兩國友誼的佳話。
“唐人街凝聚著先輩幾代人的心血,承載著華僑華人的傳統(tǒng)烙印?!绷趾r表示,鑒于此,基金會在改造時,尤其注重既有華人特色的保留傳承,同時融入現(xiàn)代科技、當?shù)匚幕氐??!懊锴笏固迫私秩缃褚咽歉髯逡崃私庵腥A文化的理想之地,也是中華文化與不同文化間的交融之地?!?/p>
逢年過節(jié),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唐人街——茨廠街總少不了熱鬧。馬來西亞佛山總商會署理總會長雷智雄小時候常去置辦年貨。
他介紹,隨著年久失修,一些具有華人特色的建筑被拆除,令人惋惜。馬來西亞的華僑華人社團常在茨廠街舉行富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活動,比如春節(jié)舞龍舞獅、元宵節(jié)猜燈謎,推廣中文教育等。
前段時間,以“展館+餐館”形式組合的“鄉(xiāng)音館”重新開放。樓下餐館可以滿足各籍貫華僑華人的口味,樓上展館則收藏著承載華僑華人記憶的各種老物件兒?!案鲀S團都在不懈努力,希望茨廠街的華人記憶得到更好保護?!?/p>
經(jīng)歷了十余年的改造,倫敦唐人街的面貌已煥然一新,平整寬敞的步行街吸引著游客前去觀光。
為把唐人街塑造得更有文化氛圍感,倫敦華埠商會牽頭建設了華人中心,開展講座、展覽等活動;改造過程中,商會尤其注重中華文化元素,比如擺放石獅子,重建中式特色乘涼亭。
倫敦華埠商會會長林奕權介紹,前往倫敦唐人街的游客多為英國本地人和外國人。為照顧到絕大多數(shù)游客口味,當?shù)丶鄣闹胁宛^多經(jīng)過改良,許多店鋪也變得更加多元化。
在他看來,實現(xiàn)唐人街文化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競爭力,促進唐人街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