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蘇州 吃出冬天雅趣
吃面蘇州 吃出冬天雅趣
按照蘇州“不時不食”的美食傳統(tǒng),寒潮將至時,必食大肉面。在大肉面中,食客們又喜選楓鎮(zhèn)大肉面。
楓鎮(zhèn)大肉面,起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傳說,來源就是皇帝饑餓之時,在此吃了一家的面條,再也難以忘懷,于是此面天下聞名。不過,現(xiàn)在要吃到這款面條,不一定要去楓鎮(zhèn)。我就近去了相城區(qū)的蘇虞齋,品嘗了一碗大肉面,以不負時令和相思。
蘇虞齋的門口寫著一副對聯(lián):“面外知生熟煮成韌勁申至情,湯中品淡咸熬去浮華得真味?!睋?jù)說,大肉面用到的湯水、白肉都是當天制作的。而那碗湯底,更是成就一碗好面的基礎,香味濃郁芬芳。蘇式面最重要的就是湯,秘方是關鍵。大肉面的面湯,用鱔魚骨、螺螄熬煮,體現(xiàn)了蘇州魚米之鄉(xiāng)的特色。一碗湯,要熬煮八小時以上。熬到最后,湯水清而不油,才算火候到家了。
一碗面條端了上來。面條順滑,碼成了“鯽魚背”。每一根面條,弱似春綿,白若秋練,它們的前世只是一捧面粉,此時卻華麗轉身,一副弱柳扶蘇之風范;清湯白面上,漂著點點蔥花,此時的蔥花,已經(jīng)脫掉了在菜攤上一元一把的俗氣,變得清新雅致,翡翠點點,使一碗白湯面有了春江花月夜之意境。
準備吃面條時,將碟子里的一大塊白肉,擱到面碗里,那碗素湯面,在場面上頓時顯得豐腴起來;再加入碟子里晶瑩粉嫩的蝦仁,一碗面條的精致度就上了一個臺階,讓人心神蕩漾。
面前的這一碗大肉面,說是食物,其實更像一件藝術品。咬一口大肉,軟糯香;吃幾粒蝦仁,Q彈牙。面條爽滑,帶著豐腴的汁水,鮮美的白湯里,夾帶著大肉和蝦仁的香氣,舍不得牛飲,再粗魯?shù)臐h子,此時也會一小口一小口地抿著喝,方不負這一碗湯面的精細功夫。
在嚴寒的天氣里,早起吃上一碗蘇式大肉面,在品嘗美食的愜意中,一天的精神頭就被這樣激發(fā)出來了,對生活的熱愛,就一下子充滿胸臆。一碗好湯面,對人卻有著藥石不能達到的治愈效果。
蘇州素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譽,蘇式大肉面,滿足了食客們把食物吃出花來的美好向往。精致的蘇式面,又與蘇州園林、蘇繡一塊兒起到了異曲同工之妙,凸顯了蘇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清新風雅之美。
蘇州還有適合夏天吃的三蝦面,還有素有“面中皇帝”之稱的“兩面黃”。眼下最適合冬季品嘗的,就是這碗蘇式大肉面了?!袄咸K州”笑言,冬天沒有吃過大肉面,這個冬天就不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