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大竹醪糟:新釀初熟好待客
中新社達州1月17日電 題:大竹醪糟:新釀初熟好待客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張浪
灶中柴火劈啪作響,鐵鍋熱氣蒸騰直上,于鼎沸的紅糖水中打下土雞蛋,舀上滿滿兩大勺雪白醪糟,待蛋清剛剛凝固便起鍋撈出……在“中國醪糟之都”四川大竹,甜蜜、火熱的中國年,通常由一碗紅糖醪糟流心蛋率先燙暖。
“一顆曲子三斤米,兩勺醪糟一個蛋,簡單得很,養(yǎng)人得很?!?022年“9·5”瀘定地震中受傷的“泄洪英雄”甘宇近來在老家大竹養(yǎng)傷,就沒少吃醪糟土雞蛋,已經(jīng)“胖回來了”。
雖然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展,人們很方便就能在樓下商超買到各類醪糟產(chǎn)品,但老一代大竹人仍保留了歲末自己釀醪糟的習俗。這和灌香腸、熏臘肉一樣,是迎接新年的“必修課”。
甘宇的奶奶廖代書特意趕在春節(jié)前熬制了一大罐土醪糟,希望孫兒恢復得更好。她說,這幾天村里家家戶戶的老人都在蒸糯米、釀醪糟,“醪糟做好了,在外打工的幺兒就回來了”。
談及自己心心念念的“這一口甜”,甘宇很認真地告訴記者,醪糟在他心中是“四川農(nóng)村過年待客最高禮節(jié)”,春節(jié)期間走人戶(做客),一碗醪糟雞蛋下肚,額頭、后背都會滲出汗珠,暖身又暖心。
醪糟古稱醴酒,又名酒釀。它不僅是中國釀酒之源,還是一道經(jīng)商周秦漢、歷唐宋明清,至今仍活躍在餐桌的傳統(tǒng)美食。農(nóng)歷春節(jié)期間,吃象征著團圓的醪糟湯圓、醪糟雞蛋,是中國多地民間習俗。
臨近春節(jié),記者來到大竹縣城,城內(nèi)特色湯圓店隨處可見,隔著四五米遠便能聞到交織的糯米、紅糖與醪糟醇香。“來一碗醪糟湯圓!”店內(nèi)人聲鼎沸,不時有食客發(fā)出“安逸”“巴適”的贊嘆。
“曲乃醴之骨,糧乃醴之肉,水乃醴之血。曲好骨正,糧好肉豐,水好血醇?!贝笾駯|柳醪糟釀造技藝第二十代傳承人唐祥華透露大竹醪糟醇甜酒香、爽口化渣的玄機。
在上千年的傳承中,丁香、陳皮、桂皮、白蔻等上百種中草藥與天然香料混合著米粉,成就了大竹東柳醪糟米曲的獨特風味。優(yōu)中選優(yōu)的糯米在清冽山泉水的浸泡下晶瑩剔透,以紗布瀝出置入蒸籠,蒸至外韌里嫩后,自然冷卻至稍有余溫,才能拌入提前酵好的米曲粉末。
唐祥華說,糯米裝壇后,還要在中間掏出孔洞,便于米酒滲出,滋味更佳。靜待一個對時(一整天),糯米便會發(fā)酵為色白汁清、團而不散的醪糟。剛釀好的醪糟,入口甜中帶酸,讓人欲罷不能。隨著時間推移與溫度變化,壇中醪糟每天都會變幻出不同風味,直至酒味蓋過甜味。
醪糟夏可解暑,冬能驅(qū)寒。在小吃甜品之外,醪糟亦可入火鍋底料,助鍋底辣而不燥:作發(fā)面酵母,為松軟香甜的面點添上一層復合滋味;取代白酒腌菜,讓泡菜酸辣之余略帶回甘。在大竹,醪糟甚至化身宴席主角,當?shù)匾唤^“醪糟宴”便囊括了醪糟肉、醪糟糯米圓子、醪糟紅糖燒白等13道醪糟菜品。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大竹醪糟,如今已遠銷加拿大、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一輛輛加長大卡車載著糯米等原料駛進縣城,又滿載著一壇壇、一罐罐醪糟,將這座川東北小城釀就的“這一口甜”送到海內(nèi)外家庭的餐桌上,添上一抹濃濃中國年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