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在日華人:遠游東瀛圖國強 重學興教赤子心(組圖)

2016年11月03日 09:35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見證旅日粵僑奮斗史的橫濱中華街,如今游人如織。
見證旅日粵僑奮斗史的橫濱中華街,如今游人如織。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交往源遠流長。然而,過去一個多世紀里,兩國關系走過一段曲折而崎嶇的歷程。在大時代的風云背后,隱沒著一個常年不為世人注目的群體:旅日廣東華僑。他們曾經(jīng)是東西文化的使者,對中日兩國的維新與革命功不可沒;也曾遭遇地震與戰(zhàn)亂的創(chuàng)傷,卻能在每次災難過后浴火重生,書寫一頁頁奮斗傳奇。

  隨著時代的變遷,日本廣東華僑華人洗盡鉛華,落地生根。然而,廣東僑團生命力依然勃發(fā),先人創(chuàng)辦的百年僑校仍在鑄造新的輝煌。在橫濱,廣東同鄉(xiāng)會、廣東會館俱樂部、要明鶴同鄉(xiāng)會、中山鄉(xiāng)友會、山手中華學校、關帝廟、聘珍樓……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蘊藏著廣東籍華僑華人的傳奇。南方日報記者一行在橫濱街頭路標的指引下,收集粵僑的記憶片段。

  尋蹤

  粵人商號曾在橫濱遍地開花

  走進橫濱這座蔚藍色的港口城市,清涼的海風穿梭于大街小巷,游人時時刻刻感受到海洋文明的氣息。這里是日本近代國門開放的起點。1854年,美國佩里艦隊“黑船來航”讓日本打開國門。這段歷史的第一位中國見證人,是廣東南海人、擔任美國艦隊翻譯的羅森。某種程度上,他促使日本人開眼認識世界,也為國人寫下了近代第一部日本游記——《日本日記》。

  “乘風破浪平生愿,萬里遙遙若比鄰?!绷_森在贈與日本友人的詩中如此表露心跡。實際上,當年懷抱同樣志向的粵人,并非只有羅森一人。日本“安政開國”后,不少廣東商人穿越萬里波濤而來,在長崎、橫濱、函館、神戶等港口扎根,成為人數(shù)最多、影響最大的華僑群體。

  是什么原因讓粵商忽然活躍在東洋舞臺之上?“廣東人不僅在中國,在整個東亞地區(qū)同樣得風氣之先?!睓M濱開港資料館研究員伊藤泉美表示,當時不少廣東人受雇于歐美商社與使館。憑借對西方文化的精通,他們向日本輸出現(xiàn)代的建筑、油漆、印刷技術(shù)。一時間,粵商開設的各種商鋪在橫濱遍地開花。

  粵僑人數(shù)不斷增加,“嶺南會所”“廣東會所”等粵僑社團組織在日本各地紛紛成立。日本廣東華僑研究者、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副教授羅曉紅告訴記者,清政府在長崎設立領事館前,這些會館成為粵僑與日本政府對外事務交涉的重要途徑,起到“民間使館”的作用?,F(xiàn)存的明治初期長崎官府外事公文檔案中,不少蓋有“嶺南會所”或“廣東會所”的大紅印章。

  然而,隨著日本國力的增強,日本當局開始對華僑進行排擠,粵人不得不退往裁縫、廚師和理發(fā)師等“三把刀”行業(yè)。1923年,關東大地震給橫濱華僑生計帶來毀滅性打擊。日本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大量僑胞舉家返國,廣東華僑人數(shù)銳減,其余僑胞只能在戰(zhàn)火中凄惶度日。昔日繁榮的橫濱中華街也在1945年美軍的大轟炸中化為一片焦土。

  “那時,我們差不多天天都在逃難,一只雞蛋都要三個人分?!闭劶巴?,廣東要明鶴同鄉(xiāng)會事務局長嚴華新不忍回首。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將先賢們留下的足跡幾乎涂抹得無影無蹤,但在日僑胞并未放棄對生活的信心。1945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作為戰(zhàn)勝國的僑民,華僑終于吐氣揚眉。

  他們從焦土里重建家園,迎來了新生。

  特點

  創(chuàng)辦全世界第一所近代華僑學校

  廣東籍華僑華人在日本,曾書寫了華僑教育的濃重一筆。其中,橫濱山手中華學校經(jīng)歷的世紀滄桑,可謂一部濃縮版的近代華僑教育史。僑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8年成立的橫濱大同學校,它堪稱全世界第一所近代華僑學校。

橫濱山手中華學校的門牌,見證著歷史的滄桑。
橫濱山手中華學校的門牌,見證著歷史的滄桑。

  1895年,孫中山在橫濱倡議成立華僑學校。而大同學校的創(chuàng)立,得到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協(xié)力。首任校長是康有為的高徒徐勤。“時值‘戊戌變法’失敗,流亡日本的維新志士都將中國實現(xiàn)不了的理想,寄托在大同學校身上?!睓M濱山手中華學校校長張巖松介紹。

  大同學校以救國救民為宗旨,設有國語、英文、算術(shù)等9個科目,還首創(chuàng)男女同班制度。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影響到世界各地的華僑教育。大同學校早期的兩任校長鐘卓京、林慧儒就按照這一模式,在馬來西亞創(chuàng)建了數(shù)十所華僑學校。

  但好景不長,關東大地震后,校舍盡毀的大同學校,與華僑學校和中華學校合并為“廣東小學?!?,后稱“橫濱中華公立學?!薄6?zhàn)期間,校舍又在空襲中化為灰燼。1952年,戰(zhàn)后重建的橫濱中華學校,卻由于師生支持新中國而遭到軍警鎮(zhèn)壓,校舍被強行霸占,師生流離失所。

  “華僑在日本生活不易,但每次災難過后,他們連自己都還沒恢復元氣,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先把學校重建起來?!睆垘r松表示,校舍遭無理霸占后,師生到華僑的家里、店鋪里繼續(xù)堅持愛國民族教育。一年后,中華學校在山手町另覓新址,并于1957年更為現(xiàn)名。

  今天走在中華學校的校園里,耳邊不時傳來《東方紅》的鈴聲。窗明幾凈的課室、好客有禮的學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從小學一年級起,學生就要接受中日雙語教學。校方每年還會組織回國參加夏令營、冬令營和中學畢業(yè)旅行活動,增進同學們的民族歸屬感。“多掌握一門語言,讓我們看問題更全面?!鄙頌橹腥A學校校友的朱銘江如此說。

  中華學校的學歷至今尚未得到日本政府承認,但良好的校風竟吸引到不少土生土長的日本學生前來報讀。2008年5月,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訪日期間,特意參觀了山手中華學校。

  幾經(jīng)世事變遷,華僑教育與廣東社團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一直沒有中斷。記者觀察到,不少教室門前都掛有廣東同鄉(xiāng)會、要明鶴同鄉(xiāng)會的銘牌?!拔覀冝k學經(jīng)費的缺口一直全靠華僑們捐資?!睆垘r松說。退休教師、廣東同鄉(xiāng)會副會長符順和雖年逾古稀,仍堅持自設補習班,為華僑教育發(fā)揮余熱。

  目前,全日本的全日制華僑學校只有5所,在日華僑華人卻多達80萬。幾代人積累下來的精神遺產(chǎn),如何在新華僑的手中“接棒”,正在成為新的挑戰(zhàn)。張巖松說:“我們與橫濱華僑同樣堅信,華僑子女的‘根’永遠屬于中國故鄉(xiāng),有了教育,中華文化的血脈就有傳承的希望?!?/p>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