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在日華人:遠游東瀛圖國強 重學興教赤子心(組圖)(2)

2016年11月03日 09:35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傳承

  九旬老人在日傳授粵語逾30載

  在日本的廣東華僑華人雖然命運多舛,但其堅忍不拔的意志、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更是驚人。戰(zhàn)后,不少廣東華僑社團得以重建。1965年成立的“廣東同鄉(xiāng)會”就是其中一員。

  同鄉(xiāng)會坐落在東京僻靜的日本橋濱町,門面很小,只有不起眼的一方招牌,里邊卻是“五臟俱全”。令人驚奇的是,在會館開設廣東話班的老師何子嵐竟是一位九旬老人,他在日本從事粵語文化推廣工作已有35年。

手中的粵語教材是何子嵐多年來的心血之作。
手中的粵語教材是何子嵐多年來的心血之作。

  面對記者的來訪,老人精神矍鑠,侃侃而談。何子嵐道出了自己的傳奇身世:他是番禺望族沙灣何氏之后,父輩與同盟會會員也有不少淵源。不過,最讓老人自豪的,卻是他在日本先后招收的6000多名粵語學生:“一門中國方言能在日本如此受歡迎,簡直是一個奇跡?!?/p>

  上世紀80年代,成龍的功夫電影風靡東瀛。時任朝日中國文化學院教席的何子嵐,憑借敏銳的觸覺把握先機,設館授徒,連續(xù)十余年座無虛席。何子嵐為記者展示自己手書的教案:“當時市面沒有現(xiàn)成的粵語教材,教程的注音字母和插圖都要親力親為?!焙巫訊惯€從粵菜菜譜中歸納出一套日語命名法,被不少廣東餐廳的日本員工奉為經典,推動了粵菜文化的傳播。

  與東南亞華僑華人的規(guī)模相比,廣東華僑在日本只是一個“少數(shù)派”,但廣東同鄉(xiāng)會的成員一直在穩(wěn)步增長。從創(chuàng)會之初的百余人,發(fā)展到如今的300多人。廣東同鄉(xiāng)會會長陸煥鑫告訴記者,新華僑的學歷水平正在不斷提升,醫(yī)生、教授、IT人才的加盟,為粵僑群體帶來新的血液。

  廣州姑娘毛健子是一位新華僑。出身舞蹈專業(yè)的她,曾為家庭一度放棄自己的愛好。然而,為了在日本傳播中華文化,她毅然重新穿上舞鞋,發(fā)起“金小百合舞蹈工作室”。目前,她積極推動“世界中華太太大賽”日本賽區(qū)的活動宣傳,得到各地同鄉(xiāng)會的支持,“我們要靠自己的實際行動,增進下一代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我們必須接納更多的新華僑,他們是會館未來的生命所在?!睆V東同鄉(xiāng)會副會長朱銘江表示,同鄉(xiāng)會的模式雖然傳統(tǒng),但作為淳樸鄉(xiāng)誼的紐帶,受到新老僑胞們的歡迎。旅日粵僑近年還成立了橫濱中山鄉(xiāng)友會等新團體,探索以更多元的方式增進僑胞對故鄉(xiāng)的了解。

  “現(xiàn)今廣東同鄉(xiāng)會應發(fā)揮傳承廣東文化的作用。”羅曉紅認為,盡管過去會館的功能正逐漸被商會及各種業(yè)緣、學緣組織所取代,但隨著新華僑群體年齡的增長和閑暇時間的增加,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廣東同鄉(xiāng)會的價值,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粵人行蹤

  吳桂顯:捐5000萬元資助家鄉(xiāng)學子

  過去老華僑的知識水平不高,然而“讀書”二字一直縈繞在他們心頭。一旦有了積蓄,他們總會想方設法捐資助學。廣東同鄉(xiāng)會前任會長、橫濱山手中華學校前任理事長吳桂顯,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吳桂顯是生于橫濱的第二代華僑,祖籍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年少時,他曾回國讀書,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然而,為協(xié)助父親養(yǎng)育弟妹,身為長子的吳桂顯,不得不輟學回到橫濱。他的好學上進之心卻一直不曾停止。

  上世紀70年代,吳桂顯再次踏足中國大陸?!爸袊c日本之間隔著一片大海,香港與內地卻只有一橋之隔;從日本到香港只要幾個小時,然而,由于手續(xù)繁復、交通不便,從香港回中山卻要走上半個月之久?!被貞浧甬斈曷L的返鄉(xiāng)路,吳桂顯遺孀吳柳東滿是感慨。

  “當時,家鄉(xiāng)的孩子沒有學校,只能拿著書在街上讀,一下雨就跑回家躲雨?!编l(xiāng)親們物質與精神上的貧困,深深刺痛著老華僑的心?!盎氐饺毡?,他就不愿意再喝咖啡了。他說:在國外喝一杯咖啡的錢,在國內就可以資助一位學生?!眳橇鴸|成回憶道。

  吳桂顯夫婦在日本經營餐館為生,每天起早貪黑地忙碌著。每當遇見來自中國的貧困留學生,吳桂顯都會慷慨解囊。為了給家鄉(xiāng)籌建大學,他竟不惜變賣家當。在家鄉(xiāng)籌建孫文學院(后改名為中山學院)期間,吳桂顯就以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賣掉了自己在東京的商用房地產。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吳桂顯一生為家鄉(xiāng)教育捐資超過5000萬元,先后捐助中山中專、華僑中學等10多所學校興建校舍、改善辦學條件,還成立了“吳桂顯教育基金”。截至2008年,獲得基金獎勵的師生超過2000人。盡管如此,他的生活卻儉樸得令人難以想象:他在橫濱的兩層小樓只有80平方米,朽蝕的門窗、駁落的墻壁、還有手動調頻的14寸彩電……無不道出主人生活的清貧。

  “我們過去并不十分理解父親,直到回國以后,才發(fā)現(xiàn)他做了多么令人震撼的事情。”吳桂顯之子吳健一說。2001年,吳桂顯病逝,他的精神仍在激勵后人前行。吳桂顯的妻子、兒女現(xiàn)在每年仍舊身體力行,回國支援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