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教育專家陳屹:留學不該這般勞民傷財
【環(huán)球時報報道 記者 畢方圓】“在中國,留學似乎正在變成一種全民運動?!甭妹廊A人作家陳屹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如此感嘆道。陳屹是1977級大學生,1986年赴美留學,后來在美國工作、定居,一雙兒女在美國出生。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關(guān)注美國教育,已出版《誘惑與困惑:美國教育參考》《美國素質(zhì)教育大參考》《背洋書包的中國孩子》,主編《送孩子去常春藤:20位常春藤媽媽的教育手記》。她的新書《名校之路》首次披露赴美留學中的陷阱與誤區(qū)。“有些話,我必須站出來說。”陳屹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專訪時說,現(xiàn)在的留學市場太浮躁,中國家長和學生對留學申請、留學生活有著太多太多的認識誤區(qū),這些誤區(qū)可能會害了他們。

越早留學離名校越近?
環(huán)球時報:在您看來,現(xiàn)在的留學生和你們當年有什么不同?
陳屹:我們當年那一代留學生全靠自己,完全沒有任何外力幫助,一切從零開始,但心態(tài)是向上的,知道機會來之不易,只有自己不斷往前努力,各種拼殺磨煉都是實實在在的?,F(xiàn)在的孩子非常幸運,我們以前奮斗四五年才想到的東西,可能是現(xiàn)在的孩子第一步就想到的,他們具備了很多能力,享受了父母的紅利,很多機構(gòu)給他們包裝,他們可以跨越很多自己該走的路,從而進入一種捷徑。但這種捷徑其實隱藏著很多陷阱。
環(huán)球時報:今年的熱播劇《小別離》讓低齡留學成為社會關(guān)注熱點,您怎么看留學低齡化的趨勢?
陳屹: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看每個人的期望值。有的人希望讓孩子換個環(huán)境去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找到信心和出路;有人期望讓孩子早早適應,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為上名校準備。第一種情況,如果在國內(nèi)學得一塌糊涂,缺乏基本的自律,這種孩子出去也不行,實際上,這種情況在低齡留學生中的比例很高。留學只是多了個選擇機會,并不代表萬事大吉,出國讀書還是得拼,可能拼得比在國內(nèi)還要厲害。另一種情況就是奔著名校去的,以為越早去離美國名校越近。這也是一種錯覺。大部分孩子提前到美國讀書,其實距離美國名校的距離更遠。
美國知名高校的生源很多來自頂級的私立高中,然而頂級私立高中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對美國本土學生來說都競爭激烈,更不用說對國際學生。美國也有些較為便宜的普通私立高中,往往是走讀的,這些學校每年進入名校的比例很低。目前有90%的中國學生在這個段位的高中讀書,每年有幾萬人。美國學生就讀這種走讀高中的學費一般是每年1萬到兩萬美元左右,只有少部分頂尖走讀高中是3萬美元學費。但實際上,中國留學生就讀這類學校的學費,再加上寄宿家庭的寄宿費用,甚比去讀一個頂級寄宿高中的費用還要高,有些機構(gòu)中間獲得的差價存在不合理性。
在一些普通走讀高中,中國孩子要住寄宿家庭。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住在一個陌生家庭里,可能會失去成長中很重要的家庭教育。作為接受這些寄宿國際生、以此為生計的美國家庭,他們首要任務是保證學生們的安全、有吃有住,沒有責任和義務去教育這些孩子。而美國高中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不是單純學習好,如果沒有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各方面的成長會打折扣的,考取美國知名大學的競爭力也會下降。
在美國學校的關(guān)系,能給申請加分嗎?
環(huán)球時報:現(xiàn)在很多留學機構(gòu)都強調(diào)自己在美國各個學校的社會關(guān)系,這對留學申請有多大幫助?
陳屹:我不否認任何關(guān)系,關(guān)系在全世界都通用,認識人和不認識人還是有差別的。但關(guān)系背后是要付出信任擔保的,你本身能力得夠格。面對大批申請者,人家可能覺得這些孩子都不錯,如果大學里某個招生官恰好認識推薦人,信賴你這個推薦人,確實可能會因此招這個學生,但你得把你個人的信譽擱在里面。
國內(nèi)很多人心目中的“搞關(guān)系”,很多時候是中國人思維。在美國,你去跟人家交往一下,留個照片,一點都不是難事。但如果他是因為關(guān)系而錄取你,學校會因此而恥辱,不久前有新聞報道說,一個中國留學機構(gòu)為使其學生進入美國大學,賄賂美國頂尖大學招生專員。這在美國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那些涉案的招生官可能飯碗都保不住了。
一所美國學??赡苡?0-50個招生官,而且也在不斷更換中,幾十年下來,一個大學有幾十、上百的前招生官,不足為奇?,F(xiàn)在很多留學機構(gòu)都標榜自己有招生官,其實并不代表具有絕對優(yōu)勢。有些留學生回國去了留學機構(gòu)工作,說自己以前在招生委員會工作過,不說具體做什么,可能只是些很瑣碎的行政事務,并不直接參與錄取工作?,F(xiàn)在大家都在玩的是一種游戲,噱頭而已。

陳屹與美國學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