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變琉璃瓦廠為精品民宿
中國僑網11月9日電 在十多年前,北京北溝村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落后小山村。而如今,這里已因精品民宿,成為毗鄰慕田峪長城、風景優(yōu)美,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
這一蛻變,離不開投資人唐亮和薩洋的獨到眼光。
說著一口流利中國話的薩洋是美國人,其中國夫人唐亮曾是他的中文老師。1986年,他們一起回到中國生活。退休后,兩人便極想尋覓一個有特色的地方,山水要美,人情要好。
2005年,薩洋和唐亮搬家到北溝村附近的慕田峪村,租下當?shù)貜U棄的小學,將之改造為西餐廳,2006年9月小園餐廳開業(yè)。隨后又租下附近北溝村污染嚴重的琉璃瓦廠,改造成鄉(xiāng)村精品民宿,2010年正式營業(yè)。
“2006年,我們第一次發(fā)現(xiàn)琉璃瓦廠時,瓦廠的污染很嚴重。每當生火時,厚厚的黑色煤煙從煙囪中滾滾冒出,瓦礫和垃圾到處都是。當時,我們就和村書記王全商量,將其租下,進行改造?!碧屏帘硎?。
2006年,國內還沒有民宿概念,更多的是農家樂。北溝村距離長城雖不到2公里,往來游客也很多,但很少能住下。
“我們最初的定位就是開一家鄉(xiāng)村高端精品酒店,讓城里來的游客在鄉(xiāng)村也能住下。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鄉(xiāng)村,并愿意呆在鄉(xiāng)村,讓鄉(xiāng)村重煥生機和活力?!?/p>
據(jù)悉,環(huán)境和社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瓦廠改造的第一原則。琉璃瓦廠房過去有很多廢棄的磚塊、瓦塊,唐亮和薩洋變廢為寶,把瓦塊敲碎當瓷磚用,做成五顏六色的琉璃小道、琉璃墻壁。
為了讓瓦廠的每一個房間都最大限度地與大自然融合,讓顧客在房間中休息時仿佛置身在山谷中、花海中,唐亮和薩洋在瓦廠的綠植上也下了很多的功夫。各式鮮花和樹木錯落有致地點綴在瓦廠的各個角落。
作為建筑設計師的薩洋甚至還打破中國民居坐北朝南的傳統(tǒng)設計模式,引入西方設計理念,在房間的北面也開起了窗戶,甚至還開起了天窗,目的就是讓客人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到窗外的風景和頭頂?shù)男浅健?/p>
與一般的鄉(xiāng)村精品民宿不同,瓦廠運營也特別注重環(huán)保。很難想象,瓦廠的客房不配備個人衛(wèi)生用品,也沒有塑料瓶裝水,客人要喝水需拿暖瓶去打,給每位客人提供一雙手工制作的草拖鞋,并聲明歡迎客人帶走,如果客人已經使用過但沒有帶走,酒店就將拖鞋切碎,放入堆肥。
“我們不提供塑料制品,因為它對環(huán)境的破壞很大,也不提供進口產品,基本都是本土化的東西。這樣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和社區(qū)才能夠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也是公民的基本責任和義務。”
如今,來自美國、法國、荷蘭、加拿大、德國、丹麥等多國友人都紛紛來到北溝村,租下當?shù)卮迕耖e置的房子,將之作為北京之外的第二住所,北溝村已成為京郊遠近聞名的國際文化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