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中國教師兩赴塞爾維亞教漢語 以和為貴傳播文化

2015年01月14日 11:11   來源:瀘州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朱琳(中)和她的學生
朱琳(中)和她的學生

  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課堂上,一位溫柔、知性的中國女教師,用流利的普通話講授“之乎者也”,臺下,30多名“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這位年輕女教師來自瀘州醫(yī)學院,她叫朱琳。不久前,她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親切接見。

  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朱琳受國家公派,赴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擔任漢語教師。去年2月,她再次以國家公派的形式來到塞爾維亞,繼續(xù)擔任為期兩年的漢語教師。兩度奔赴一個遙遠的國度,朱琳如何向世界傳播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獨在異國他鄉(xiāng),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親切接見和合影,朱琳又有何感悟?近日,記者通過瀘州醫(yī)學院宣傳部,幾經(jīng)周折采訪到了朱琳和她的外國學生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

  接受挑戰(zhàn) 她兩度公派出國

  朱琳是一名“80后”,2004年從樂山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yè)后,到瀘州醫(yī)學院工作,2006年考取西南大學邏輯學高師碩士。同年,取得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高級)后,開始在瀘州醫(yī)學院短期留學生班教授漢語。

  2009年2月到2011年9月,受國家公派,朱琳到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任教,擔任大學一年級漢語精讀和四年級漢語口語課主講教師。朱琳的出色表現(xiàn),得到貝爾格萊德大學和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家漢辦)的肯定。去年2月,她再度奔赴塞爾維亞傳播中國文化,為期兩年。

  “公派教師到國外教漢語,是國家漢辦的傳統(tǒng)派出項目,要求非常嚴格。一次偶然機會,得知可以公派出國教漢語,在瀘州醫(yī)學院的推薦下,我有幸入選了?!敝炝照f,國家漢辦從全國高校中選派公派漢語教師,由各大高校推薦到省教育廳,再由省教育廳推薦到國家漢辦,國家漢辦在推薦人選中進行篩選,然后參加全國統(tǒng)一的筆試和面試,通過復試后根據(jù)個人填報志愿和國外高校的情況進行選派,派出前須參加漢辦統(tǒng)一組織的外事和專業(yè)培訓。每年,國家漢辦都要從高校中選派教師出國教授漢語,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學任教,以語言作為橋梁,加強中西方文化交流,讓世界了解中國。

  塞爾維亞是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共和國,2006年和黑山分開后,成為獨立國家,當?shù)厝硕颊f塞爾維亞語,但多數(shù)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朱琳所在的貝爾格萊德大學,是塞爾維亞歷史悠久、最著名的國立大學。該大學有在校學生89827人和教職員4289人,是巴爾干半島地區(qū)最大的大學之一。

  1985年,漢語作為一門專業(yè)課程在貝爾格萊德大學首次以選修課的方式出現(xiàn)。隨著學習漢語在歐洲和全世界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塞爾維亞青年和外國人選擇到貝大學習這門語言,該校目前有學生100多名、教師7名,其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名,中國公派教師1名。這樣的教學規(guī)模和師資力量在巴爾干地區(qū)可稱第一。貝大中文系已出版了由中塞兩國教師共同編寫的一到四年級漢語精讀課教材《漢語教程》,開設漢語、漢語語法、漢字入門、中國歷史、中國新文化、成語、中國藝術基礎知識、中國文學、中國社會與文化、五四運動等課程。

  “不僅有專門的漢語專業(yè)學生,貝爾格萊德大學還與中國傳媒大學合辦了孔子學院,開設了漢語班、書法班、商務漢語班、烹飪班等,學生年齡跨度從幾歲、十幾歲到七十幾歲。”朱琳說。

  漢語為媒 中歐課堂有了書法課

  在朱琳看來,塞爾維亞的大學生,對漢語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他們的執(zhí)著和認真,讓這位中國老師深有感觸。

  在塞爾維亞,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朱琳教學時就用英語和漢語交替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用漢語教漢語,上課時我盡量控制課堂用語,用學生學過的生詞和句型進行教學,減少母語或英語對他們學習漢語的干擾?!敝炝照f,外國學生學漢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和我們學英語一樣,有那么一段艱苦、徘徊的適應過程。為了幫助學生們盡快進入角色,朱琳學會了簡單的塞爾維亞語,以便更好地和他們交流。

  在中國,繞口令是訓練語言的一種技巧,老師們習慣通過這樣的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朱琳上課時也適當引入了一些繞口令進行練習,如練b、p時,先將小紙條貼在鼻尖上,讓學生們念繞口令《八百標兵奔北坡》:“八百標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邊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盡管讀起來很繞口,學生會忍不住笑,但一遍又一遍,學生們還是不厭其煩地進行強化訓練。

  在國內(nèi),小學生學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等,通常要半學期課程。朱琳教會當?shù)氐膶W生,至少要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斑@是漢語最基礎的內(nèi)容,就像國內(nèi)的小學生一樣,學會拼音以后,很多漢字自學就會認識和朗讀了?!?/p>

  “在國外上漢語課,每一節(jié)課都要精心準備。中塞兩國老師共同編寫的《漢語教程》,雖然語法部分均有塞語解釋,但和國內(nèi)出版的教材相比,內(nèi)容較為單一,缺乏文化內(nèi)容,每冊教材之間難度區(qū)分較大,簡單粗糙。第一冊教材每課只有三四十個生詞,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還覺得夠用,到了下學期明顯不夠。而到了二年級每課有七八十個生詞,學生又覺得很吃力。教學設施落后,連PPT教學也無法進行。漢語專業(yè)的大學生不學《三字經(jīng)》,但要系統(tǒng)學習孔子、孟子和老子的論著,中國哲學的課程也是他們的必修課。”為了增加漢語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朱琳每周給學生播放音像資料,增加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

  寫字,是國外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朱琳將有意義的練習代替機械練習,每天布置漢字作業(yè),課前進行糾正和示范,鼓勵學生參加孔子學院的書法課。從握不好筆到愛上書法,學生的進步很快。

  在教授漢語知識的同時,朱琳還與其他漢語老師一道,輔導學生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學生中文比賽,不少學生得到了到中國參加比賽和觀摩比賽的機會,增加了對中國的了解,受益頗多。

【責任編輯:范超】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