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暨大東南亞校友響應(yīng)“一帶一路” 華文教育百花開(2)

2016年11月10日 11:11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海外印記

  馬來西亞有棟“暨南大廈”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有棟“暨南大廈”。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有棟“暨南大廈”。

  “去吉隆坡,不得不去雙子星塔;去吉隆坡的暨南人,不得不去暨南大廈?!濒吣洗髲B是海外唯一一座以“暨南”命名的建筑物。在馬來西亞暨南校友心中,暨南大廈既是他們活動的會所,又是身居海外的他們心靈的歸宿。

  穿越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繁華的鬧市街區(qū),就來到朱晴溪路。這是一條以華人礦業(yè)主朱晴溪名字命名的街道,在當?shù)夭⒉凰闫鹧邸5愤呉蛔鶞\棕色小樓上的“暨南大廈”幾個字,卻遠遠就能望到。

  這就是暨南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會所。校友會會長林國元介紹,1970年2月17日,暨南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獲大馬政府批準注冊。當時籌辦校友會時,4位校友一人出1萬,另外20多人湊1萬,共花5萬馬幣買下了這四層排樓。

  除了富有特色的樓宇外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會所入門處那橙底黑框的老?;找约昂诘S字的校訓“忠信篤敬”。在校友會幾十年的老照片中,這是一個最為常見的背景。

  每年,馬來西亞的校友們總要回一趟“家”,會員大會、招生說明會、校史圖片展會均在這里舉辦。“這些年,校友會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每年都能吸收幾十名新校友。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有幾個校友可以出來敘敘舊、幫幫忙。校友會是海外暨南人的精神家園?!绷謬硎尽?/p>

  校友故事

  “我們一家五口都是暨南人”

 翁莉娟家里有五個“暨南人”。
翁莉娟家里有五個“暨南人”。

  在海外,有一個特殊的暨南校友群體,他們中有伉儷校友、父女校友、姐弟校友,甚至有全家都是暨南人的。

  “暨南,對我們來說是有情懷在的?!濒吣洗髮W馬來西亞校友會會長林國元表示,這幾年校友會協(xié)助學校招生,也在大打“親情牌”,今年招的10位新校友中,就有校友的子女、表妹。

  現(xiàn)居新加坡的1984級生物系環(huán)境生物專業(yè)生翁莉娟,經(jīng)人介紹知道了暨南大學。作為歸僑子女的她有優(yōu)先條件報讀這所大學。在暨大讀書期間,她認識了丈夫梁佳?!拔覀円患叶际囚吣先??!蔽汤蚓暾f,梁佳是暨大1983級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他爸爸是醫(yī)學院教授,媽媽是化學系的老師,姐姐是歷史系畢業(yè)的?!棒吣稀倍謱λ?,除了深深的母校情、家國情,還有濃濃的親情。

  很多人可能很難像翁莉娟一樣,可以湊齊一張“暨南全家?!?,但不少家庭卻正在接續(xù)傳遞著“暨南情”。暨南大學新加坡校友會副會長何寶豐說,他2009年把女兒送到暨南大學外語系讀書。“母校培養(yǎng)了我。我就跟女兒說,你要不也去爸爸讀過的大學念書吧。沒想到女兒挺感興趣的,就這樣去了暨大,父女便成了校友。”何寶豐說。

  類似的情景,林國元在招生宣傳時深有感觸。他說,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說,身邊如有暨大校友,他們就會主動去了解咨詢。去年招到一個學生,一問,原來他的阿姨和舅舅在暨大讀過書。馬來西亞本地招生時的最高記錄,是一家有五人讀了暨大。

  “新生代”給華文教育帶來新動力

  “啟迪中文之功,華美唐裔之德?!痹诰嗉砥艺锥冀疬吋s40多公里的烏廊市,有一所叫公立啟華學校的老牌華校,校門口一幅字跡斑駁的中文對聯(lián),默默地向外界宣示她與中國的淵源。

  據(jù)記載,20世紀初,有一批華僑來到烏廊定居。初時,只有幾十戶人家,后來,為了讓子孫傳承華夏文明,老華僑們紛紛慷慨解囊,于1930年創(chuàng)辦了啟華小學。剛開始條件很艱苦,只能用木柱、木板搭建校舍,但學生報名踴躍,一下就招了100多人。

  上世紀70年代,因政局動蕩,學校一度停辦。直到1995年,烏廊市柬華理事會僑領(lǐng)方君偉、賴德財、黃吉龍等人動員本地華賢出錢出力,重新購置地皮、搭建校舍,讓老華校慢慢恢復(fù)了生機。

黃明忠28歲時成為校長。
黃明忠28歲時成為校長。

  2015年8月,理事會邀請剛從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留學歸來的黃明忠擔任校長一職。當時,黃明忠才28歲,成為該校史上最年輕的校長。

  “要給啟華的華文教育帶來新變化?!秉S明忠任職校長后,將在暨大學到的新理念積極融入到實際辦學中。在他的力推下,學校制定了新學期和今后一段時間的教學規(guī)劃,引進了多媒體教學和電腦課堂,獲得了柬華僑領(lǐng)和師生們的贊賞。

  “我們這位校長,每天吃住都在學校,甚至把老母親接過來一起住,省下的時間全用來陪學生或跟我們交流教學?!庇芍袊傻皆撔T痰闹袊處煂O瑩給黃校長“點贊”。

  黃明忠堅定地說:“我是華人的后代,華校是我家,華文教育是我的‘母親’,雖然面臨資金、人才的巨大壓力,但我和華文教育事業(yè)是不會分開的。”

【編輯:羅丹】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